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 周彩玲

【机构】 (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它能为现实教学目标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一个高效的课,学生畅所欲言、活动自由、自主探索新知。为此,小学数学必须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既教给孩子们知识,又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要实现《新课标》中“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构建一个动态转化过程的高效课堂,不但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在确定学生的回答之后,笔者继而提出: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让孩子们小组讨论。随着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与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状态,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二、以竞赛促教
  小学生天生好胜,又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的热情与主动,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在让学生摸、观察、同桌交流等途径让学生了解角的性质之后,通过比一比谁的反应快——用“勾”、“叉”的肢体语言来判断课件中出现的有关角的图形,判断有争议的让其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接着进行打地鼠比赛——利用SeeWo技术让学生判断角的基本性质。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比赛,在比赛中强化新学知识点。实现任何人在学习与强化新知识时,都能参与其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个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根据教学理念、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来确立教学目标,尽量做到目标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并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这一课时,笔者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搜集商品价格、学生身高等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据,并加以整理、分析;2.学生简要说的收集方法;3.引导学生体验分类统计的目的与意义;4.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进而结合一些数据自己进行分析与思考。这教学目标,既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操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一起,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和探究数学的习惯。
  2.选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不紧关心学生学什么,更主要的是要关心孩子们怎样学。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但教师可以针对其求知欲强的特点,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做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师者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笔者先理清思路,找来立体图形;其次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展示立体图形,让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棱,多少个面;接着让孩子们探讨底面在哪里;最后引导学生导出体积公式(长方形体积V=sh)。如此,通过学生实践与操作、感知与探索,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情的热。
  3.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新课程改革在之后,许多老师把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更为突出。小组合作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就能促进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笔者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出示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接着,同桌合作根据猜想,用课前准备的不同形状三角形折、剪、拼转化成已学过面积的图形,交流转化后的图形与原三角形有什么联系,汇报操作验证结果。老师亲自操作小结,
  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ah÷2)。
  最后,通过组内伙伴分享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强化新学知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新课程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生活因素,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给学习材料以丰富的现实背景,并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问:老师想买7支菊花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老师又想买一束又漂亮又实惠的花,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总之,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使教学方式灵巧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在快乐轻松中主动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