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过程研究
【作者】 刘安志
【机构】 (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中学)
【正文】 我认为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流程,实际就是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流程
一、数学基本原理教学
数学的定义、公理、定理、基本运算等是有广泛解释力的一般原理,这些原理是什么,通常有一致性的意见。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
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
教师所提问题要且能够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步骤,这些知识与步骤必须是便于检索和利用的,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可以来自于学生、教师、教材、网络、其他一些资源,或结合起来产生。教师在引导识别这些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熟练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使他们研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深入。例如学生们常常问“为什么”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太大,教师可以把其中许多问题转变为“怎么样”的问题,这种改变使探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更深入、更加接近科学,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又有趣又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
3、自主探究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问题的解释。方法一是观察,二是测量,三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四是从教师、教学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证资料,来使他们的探究进行下去。探究性学习中收集实证资料的过程能够更多地获得和利用他人的帮助。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4、协作探究
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只要将他们的结果和适应他们的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就达到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教学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可分为以下四步进行。
1、激趣导入,自主探究
激趣导入是指教师调动学生情绪,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的课堂导入,时间大约短短的一两分钟;自主探究是指教师为学生铺垫提示后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自主探究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学生自主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
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3、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
4、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不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怎么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有能力的人才?
数学探究性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不要教师设框框,先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而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数学探究性教学进人理想的境界。
一、数学基本原理教学
数学的定义、公理、定理、基本运算等是有广泛解释力的一般原理,这些原理是什么,通常有一致性的意见。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
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
教师所提问题要且能够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步骤,这些知识与步骤必须是便于检索和利用的,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可以来自于学生、教师、教材、网络、其他一些资源,或结合起来产生。教师在引导识别这些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熟练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使他们研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深入。例如学生们常常问“为什么”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太大,教师可以把其中许多问题转变为“怎么样”的问题,这种改变使探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更深入、更加接近科学,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又有趣又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
3、自主探究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问题的解释。方法一是观察,二是测量,三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四是从教师、教学材料、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实证资料,来使他们的探究进行下去。探究性学习中收集实证资料的过程能够更多地获得和利用他人的帮助。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4、协作探究
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只要将他们的结果和适应他们的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就达到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教学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可分为以下四步进行。
1、激趣导入,自主探究
激趣导入是指教师调动学生情绪,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的课堂导入,时间大约短短的一两分钟;自主探究是指教师为学生铺垫提示后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自主探究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学生自主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
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3、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
4、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不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怎么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有能力的人才?
数学探究性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不要教师设框框,先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而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数学探究性教学进人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