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作者】 徐本琴
【机构】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
【正文】摘 要: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所需的一项重要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更好地观察事物、获得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在观察过程中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观察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观察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使生物课建立在高度直观的基础上,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如“认识和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实验课,是一节观察实验课,也是学生认识和使用精密仪器的开始。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手欲望强烈,往往急于亲眼看看是什么样?放大多少倍?怎样看?这就要求我们把这节课上好,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做实验的兴趣,观察力的培养就有可能变成一句空话。在平时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先设置问题制造悬念,再利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分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讲述呼吸运动时,教师提出:人呼吸时胸廓为什么会起伏运动?难道肺吸人和呼出气体还与胸廓的变化有关吗?将带叶的枝条插入染红的水中,叶脉真能变红?在鉴定骨的成分前提出:坚硬的骨能变得像橡皮一样柔软,你们相信吗……学生常常带着浓厚的兴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实验的每个过程和现象的变化,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
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基础上,还必须培养他们对平平淡淡的现象进行探索性观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介绍达尔文、袁隆平等生物学家发现认识生物规律培育生物新品种方面的感人故事,会在学生心灵深处刻下深深的烙印。教师可通过布置观察作业引导学生观察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如在田野中观察中华蚱蜢的体色,体会保护色的概念。到池塘边观察蛙卵到成蛙的生长发育变化,加深对完全变态过程的认识。庭院中观察雄鸡争斗,感知动物的攻击防御行为……当学生发现点滴的活动都会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就会感到观察带来的无比乐趣,自然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观察的盲目性,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对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重点提出明确的目标。例如,观察鱼鳍的外部形态时,对于鳍的观察,是为了解各种鳍的作用,重点应观察鱼的前进、转弯、静止时各种鳍的动作等。学生观察各种生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顺序,一般是先从整体来观察,获取大致的轮廓印象,然后按照从外向内或其自然位置对各系统器官的细微之处进行详细观察,运用分析方法找出观察系统器官的主要特征,进而注意各部分之间结构与动作的联系,最后获取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在学习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时,首先让学生观察青蛙的体色、后肢、体形;然后按自然顺序观察蛙的呼吸、血液循环、生殖特点及变态发育过程,体会与水陆两栖的适应,进而告诉学生由于青蛙出现了肺,相应地引起了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生物各器官之间的协调统一。
4、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生物教学过程中,同一个实验会出现多种试验现象,如果试验的目标不同,学生们需要观察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为了让学生们在实验课程上能够准确观察实验现象,提升观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实验之前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设疑并由教师加以指导,这样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展开观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观察目的的实现,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之前,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无水乙醇来进行色素的提取,如果采取其它的试剂来取代无水乙醇可不可以,如果可以能用什么?在实验中,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中是否必须要加入二氧化硅,为什么?如果不加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不可以使用滤纸进行过滤?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试验步骤、实验器材和实验现象中来,从而有利于观察活动的高效开展,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5、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
良好的观察能力能更好地洞察事物,分析其中原理,展开进一步思考。可见观察能力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课本中,必修一主要研究分子和细胞,相关实验内容很多,其中有一个实验很重要的,就是探究酶的特性及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取8只试管,平均分成四个组,每组两支试管,分别编号A、B、C、D四个组。其中A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在37℃保温五分钟后充分混合再添加碘液;B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在沸水中保温5分钟后充分混合再添加等量碘液;C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在0℃环境保温五分钟后充分混合再加等量碘液;D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在37℃保温5分钟后充分混合再加等量碘液。实验现象是:A组试管不出现蓝色,其余均出现蓝色。实验现象证明A组中不含有淀粉,其余仍含有淀粉。学生在没有学习酶作用机制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观察变蓝的实验现象开始思考A组中淀粉为何消失。在实验结果分析阶段,学生通过思考,大致能总结出酶作用的几个特性:A组与D组对比可以得出酶具有专一性,A组与B、C组比较可以得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结论。这样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比从课本上背下来更好理解和记忆。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对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师生的重要任务,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我们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升观察能力,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了,也巩固了生物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做了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王亚洁。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力培养之我见[J].试题与研究:教育论坛,2013(20)。
[2]徐志敏。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的若干做法[J].软件,2013(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观察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使生物课建立在高度直观的基础上,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如“认识和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实验课,是一节观察实验课,也是学生认识和使用精密仪器的开始。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手欲望强烈,往往急于亲眼看看是什么样?放大多少倍?怎样看?这就要求我们把这节课上好,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做实验的兴趣,观察力的培养就有可能变成一句空话。在平时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先设置问题制造悬念,再利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分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讲述呼吸运动时,教师提出:人呼吸时胸廓为什么会起伏运动?难道肺吸人和呼出气体还与胸廓的变化有关吗?将带叶的枝条插入染红的水中,叶脉真能变红?在鉴定骨的成分前提出:坚硬的骨能变得像橡皮一样柔软,你们相信吗……学生常常带着浓厚的兴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实验的每个过程和现象的变化,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
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基础上,还必须培养他们对平平淡淡的现象进行探索性观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介绍达尔文、袁隆平等生物学家发现认识生物规律培育生物新品种方面的感人故事,会在学生心灵深处刻下深深的烙印。教师可通过布置观察作业引导学生观察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如在田野中观察中华蚱蜢的体色,体会保护色的概念。到池塘边观察蛙卵到成蛙的生长发育变化,加深对完全变态过程的认识。庭院中观察雄鸡争斗,感知动物的攻击防御行为……当学生发现点滴的活动都会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就会感到观察带来的无比乐趣,自然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观察的盲目性,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对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重点提出明确的目标。例如,观察鱼鳍的外部形态时,对于鳍的观察,是为了解各种鳍的作用,重点应观察鱼的前进、转弯、静止时各种鳍的动作等。学生观察各种生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顺序,一般是先从整体来观察,获取大致的轮廓印象,然后按照从外向内或其自然位置对各系统器官的细微之处进行详细观察,运用分析方法找出观察系统器官的主要特征,进而注意各部分之间结构与动作的联系,最后获取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在学习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时,首先让学生观察青蛙的体色、后肢、体形;然后按自然顺序观察蛙的呼吸、血液循环、生殖特点及变态发育过程,体会与水陆两栖的适应,进而告诉学生由于青蛙出现了肺,相应地引起了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生物各器官之间的协调统一。
4、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生物教学过程中,同一个实验会出现多种试验现象,如果试验的目标不同,学生们需要观察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为了让学生们在实验课程上能够准确观察实验现象,提升观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实验之前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设疑并由教师加以指导,这样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展开观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观察目的的实现,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之前,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无水乙醇来进行色素的提取,如果采取其它的试剂来取代无水乙醇可不可以,如果可以能用什么?在实验中,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中是否必须要加入二氧化硅,为什么?如果不加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不可以使用滤纸进行过滤?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试验步骤、实验器材和实验现象中来,从而有利于观察活动的高效开展,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5、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
良好的观察能力能更好地洞察事物,分析其中原理,展开进一步思考。可见观察能力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课本中,必修一主要研究分子和细胞,相关实验内容很多,其中有一个实验很重要的,就是探究酶的特性及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取8只试管,平均分成四个组,每组两支试管,分别编号A、B、C、D四个组。其中A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在37℃保温五分钟后充分混合再添加碘液;B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在沸水中保温5分钟后充分混合再添加等量碘液;C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在0℃环境保温五分钟后充分混合再加等量碘液;D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在37℃保温5分钟后充分混合再加等量碘液。实验现象是:A组试管不出现蓝色,其余均出现蓝色。实验现象证明A组中不含有淀粉,其余仍含有淀粉。学生在没有学习酶作用机制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观察变蓝的实验现象开始思考A组中淀粉为何消失。在实验结果分析阶段,学生通过思考,大致能总结出酶作用的几个特性:A组与D组对比可以得出酶具有专一性,A组与B、C组比较可以得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结论。这样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比从课本上背下来更好理解和记忆。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对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师生的重要任务,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我们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升观察能力,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了,也巩固了生物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做了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王亚洁。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力培养之我见[J].试题与研究:教育论坛,2013(20)。
[2]徐志敏。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的若干做法[J].软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