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能力
【作者】 孙叶萍
【机构】 陕西省韩城市新城区第一小学
【正文】 在新课改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 “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探究的问题
光有探究的学习环境还不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寻找、发现哪些问题值得探究。
1、破题入手,跳跃探究
题目是全文的“旗帜” 和“窗口”,抓住题目,常能得其要旨,提供行文的线索,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体现课文的思想内容。因此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学习《田忌赛马》一课中,可以分以下几步让学生进行探究:
(1)学生质疑:田忌和谁赛马?经过、结果怎样?
问题一出来,就成了学生学习这一篇课文的第一个探究点。这个探究点一确立,学生马上会自主地投入到了解整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过程当中去,使学生进行这一环节的学习是主动进行的,水到渠成,过度非常自然。
(2)读最后一段,抓出最后一段中的重点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引导质疑:为什么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探究点2)
由于最后一自然段不直接写赛马,而是写作者的看法,学生读过后联系已了解的课文内容就会产生疑问,自己确立学习的目标,进行第二个问题的探究。
(3)为什么按正常顺序就败了?转败为胜的关键点在哪里?(调换顺序,学生用学具表演。探究点3)
(4)“只……下”说明这办法很简单,但作为大将军的田忌为什么想不到,而孙膑却想得到?(再细读第三小节,探究点4)
(5)马快不了多少,只要调换顺序就一定能胜利吗?(调换的顺序排列有策略,要掌握齐威王的心理。探究点5)
(6)那么在田忌取得第一场胜利后,有没有再失败的可能?为什么?又为什么能取胜?(探究点6)
(7)用课文中最后的议论句,再加上胜利全由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用不同的说法把课文总结一下。
显然,由于把课文归纳出六个探究点引导学生变序读解,就大大提高了训练理解课文的力度,缩短了教学的过程,建构了一条优化认识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短程”。
2、抓文眼、关键句进行探究
有的课文中某一个关键词足以提挚全文、沟通文脉,我们称之为“文眼”,抓住文眼为学习课文的探究点,有利于读懂课文。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在引导学生研读阮恒献血这部分时,先提示学生可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在这课中最为关键的是描写阮恒神态和动作的词。学生通过思考,立刻提出疑问:“课文中有几处地方都描写了阮恒哭,分别用上了词语‘啜泣’‘呜咽’‘哭泣’,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确立了学习的探究点,学习的情绪高涨,马上认真细致地读课文、讨论,最后得出作者用这三个不同的词,可以体现阮恒在抽血过程中越来越痛苦,同时也说明了作者潜词造句的准确性。又如教学《猫》一课时,当学生学到猫高兴的表现时有一句这样写到“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可让学生找找哪个词最吸引自己,学生找完,探究的目标马上就有了,几十只手高高举起,问道:老师,作者为什么要用“小梅花”这个词来代替猫的脚印,这个词用得妙在哪里呢?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和思维特点,通过想一想,比一比,换一换,议一议等方法,学生恍然大悟,才知道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从而较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每篇课文往往有些句或段,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的作用。这一类句或段概括性强,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全文有密切的联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关键句、段引导学生探究,能“触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当学到课文结尾:陈庚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庚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这个关键句时,教师点拨“请同学们试着根据句子提出几个‘为什么’一类的问题”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分别提出:“陈庚为什么要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为什么说自己对不起小兄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思想。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证明。因为,学生只有经过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才有了问题进行探究,体现了他们主动求知的强烈意愿。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
1、由此及彼,逐步拓展。例如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在学生基本了解形声字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大胆地加以趣味想象,使大多数汉字的音、形、义关系重新生动、有趣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愉快新奇的心情去探究、发现汉字构成原因。
2、合理猜想,丰富想象。教师在教学生给汉字组词时,最忌讳的是“死记词”、“记死词”。教师要利用汉字是形声字占主导地位的特征,教会学生分析汉字产生的原因,掌握形旁和声旁的关系,从而达到了解字义,正确运用汉字的目的。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识字5》,就是教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篇范文。学生在学习了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说说,还有些什么字可以编成和课文一样的儿歌。学生通过编儿歌,不但巩固了汉字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3、游戏激趣,边玩边学。游戏、玩耍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有趣的、愉快的游戏,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游戏在中去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的时候,教师不必讲如何造句,而是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们观察游戏中的学生分别在做什么?你能说说吗?这样就把单调的语文知识融化于游戏之中了,学生们就爱学、乐学、会学。
总之,新课标为语文学习指明了方向,新的课程环境为语文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探究性教学是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不断进取。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探究的问题
光有探究的学习环境还不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寻找、发现哪些问题值得探究。
1、破题入手,跳跃探究
题目是全文的“旗帜” 和“窗口”,抓住题目,常能得其要旨,提供行文的线索,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体现课文的思想内容。因此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学习《田忌赛马》一课中,可以分以下几步让学生进行探究:
(1)学生质疑:田忌和谁赛马?经过、结果怎样?
问题一出来,就成了学生学习这一篇课文的第一个探究点。这个探究点一确立,学生马上会自主地投入到了解整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过程当中去,使学生进行这一环节的学习是主动进行的,水到渠成,过度非常自然。
(2)读最后一段,抓出最后一段中的重点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引导质疑:为什么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探究点2)
由于最后一自然段不直接写赛马,而是写作者的看法,学生读过后联系已了解的课文内容就会产生疑问,自己确立学习的目标,进行第二个问题的探究。
(3)为什么按正常顺序就败了?转败为胜的关键点在哪里?(调换顺序,学生用学具表演。探究点3)
(4)“只……下”说明这办法很简单,但作为大将军的田忌为什么想不到,而孙膑却想得到?(再细读第三小节,探究点4)
(5)马快不了多少,只要调换顺序就一定能胜利吗?(调换的顺序排列有策略,要掌握齐威王的心理。探究点5)
(6)那么在田忌取得第一场胜利后,有没有再失败的可能?为什么?又为什么能取胜?(探究点6)
(7)用课文中最后的议论句,再加上胜利全由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用不同的说法把课文总结一下。
显然,由于把课文归纳出六个探究点引导学生变序读解,就大大提高了训练理解课文的力度,缩短了教学的过程,建构了一条优化认识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短程”。
2、抓文眼、关键句进行探究
有的课文中某一个关键词足以提挚全文、沟通文脉,我们称之为“文眼”,抓住文眼为学习课文的探究点,有利于读懂课文。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在引导学生研读阮恒献血这部分时,先提示学生可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在这课中最为关键的是描写阮恒神态和动作的词。学生通过思考,立刻提出疑问:“课文中有几处地方都描写了阮恒哭,分别用上了词语‘啜泣’‘呜咽’‘哭泣’,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确立了学习的探究点,学习的情绪高涨,马上认真细致地读课文、讨论,最后得出作者用这三个不同的词,可以体现阮恒在抽血过程中越来越痛苦,同时也说明了作者潜词造句的准确性。又如教学《猫》一课时,当学生学到猫高兴的表现时有一句这样写到“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可让学生找找哪个词最吸引自己,学生找完,探究的目标马上就有了,几十只手高高举起,问道:老师,作者为什么要用“小梅花”这个词来代替猫的脚印,这个词用得妙在哪里呢?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和思维特点,通过想一想,比一比,换一换,议一议等方法,学生恍然大悟,才知道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从而较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每篇课文往往有些句或段,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的作用。这一类句或段概括性强,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全文有密切的联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关键句、段引导学生探究,能“触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当学到课文结尾:陈庚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庚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这个关键句时,教师点拨“请同学们试着根据句子提出几个‘为什么’一类的问题”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分别提出:“陈庚为什么要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为什么说自己对不起小兄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思想。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证明。因为,学生只有经过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才有了问题进行探究,体现了他们主动求知的强烈意愿。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
1、由此及彼,逐步拓展。例如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在学生基本了解形声字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大胆地加以趣味想象,使大多数汉字的音、形、义关系重新生动、有趣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愉快新奇的心情去探究、发现汉字构成原因。
2、合理猜想,丰富想象。教师在教学生给汉字组词时,最忌讳的是“死记词”、“记死词”。教师要利用汉字是形声字占主导地位的特征,教会学生分析汉字产生的原因,掌握形旁和声旁的关系,从而达到了解字义,正确运用汉字的目的。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识字5》,就是教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篇范文。学生在学习了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说说,还有些什么字可以编成和课文一样的儿歌。学生通过编儿歌,不但巩固了汉字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3、游戏激趣,边玩边学。游戏、玩耍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有趣的、愉快的游戏,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游戏在中去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的时候,教师不必讲如何造句,而是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们观察游戏中的学生分别在做什么?你能说说吗?这样就把单调的语文知识融化于游戏之中了,学生们就爱学、乐学、会学。
总之,新课标为语文学习指明了方向,新的课程环境为语文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探究性教学是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