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主题图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 拉周才让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第二民族寄宿制小学


【正文】摘 要: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数学是一个有些困难的科目,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比较吃力,这样就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烦心理,所以就要求老师要积极进行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运用能够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其学习的效率,并且能够顺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但是,还是有一些学校在进行主题图的运用时没有达到效果,所以下文主要就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对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分析及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有效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一些欠缺,抽象的想象能力不完整,大多说数的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在形象思维的思维方式,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完善,主题图的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形象思维这一特点进行的教学创新,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数学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主题图的运用对提升学生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在进行主题图的运用时,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转换成简单、有趣的图形,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能够正确进行数学主题图的利用,导致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下句式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从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内涵方面来看,主题图教学的优化是一个相对繁琐的过程,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很多,比如情境性、灵活性、数学化以及社会化等多重原则。
  首先,情境性原则指的是,在日常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根据主题图呈现的主题情境来创设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日常生活经验充分相符的情境。数学教师在主题图情境设计时,应进行充分准备,杜绝为调动学生一时学习积极性而创设情境的行为,彻底走出创设主题图情境的误区,使学生真正成为情境的体验者,而教师则是情境的引导者。
  其次,灵活性原则指的是,数学教师在充分理解、分析主题图的过程中,应更加灵活地予以把握和处理,从而使主题图具备一定现实性特点,努力使陌生教学材料变得熟悉化,熟悉的材料更加生动化、形象化。
  第三,数学化原则指的是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来源于生活的主题图转化成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及科学精神,而这一过程中教师素养的提升则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第四,社会化原则指的是小学生数学主题图情境包含了现实社会文化内涵,一方面反映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需要。因而,数学教师在进行主题图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深入挖掘主题图内部所隐藏的社会化知识,使学生们充分欣赏并感受到主题图,最终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习惯。
  第五,结构合理化指的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变教为学,变课堂为学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问。教师只作引导、释惑、解惑,教学效果相当不错。高效合理的课堂结构,必须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综合使用这些策略与教学标准,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的“主题图”教学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想要使主题图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开始之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堂进行时,要积极进行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现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领会能力非常强,所以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要积极激发小学生的热情,促使学生在数学课上,能够保持活跃、积极的态度,所以老师在课前所做的准备非常关键,要求老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促进所讲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学习“四边形”内容时,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课堂情境。课前采用摄像机全面拍摄校园空间,将所拍完的校园照片加以修剪,制作成多边形图片,并将制作后的图片拿到课堂中,向全班学生展示,并向学生指出哪些图形属于四边形。这样一来,小学生在观察图形的过程中,还能与同桌进行讨论,容易使小学生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通过这种导入的方式,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被激发出来,求知欲也会增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二)创设主题图情景,增进师生互动
  优化小学生数学主题图教学的主要标准分为情景创设、学生参与、目标达成及师生交流等几类。其中情景创设需要满足情景设计是否具有灵活性、情景创设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等,这些都能够很好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课时,数学老师不要一味地讲课本上枯燥的知识,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代替。数学老师可以拿几串在颜色上有规律的水晶珠,让学生自己找其中的规律,这样不仅让他们融入到课堂的氛围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材编写人员在编写小学数学教科书时,始终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再以主题图的形式出现在教科书中,利用简单明了并具有生活性的图片表达数学思想,能够让小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获取数学知识。通过设计主题图情景不仅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气氛,还让小学生通过灵活的形式了解更难理解的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育的问题上,要想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图,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我们就要进行合理地规划,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过程和探究过程的统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坚持不懈地更新教育观念,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概念研究[J]. 杜岩岩.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03)
  [2]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张艳.  学周刊. 2014(34)
  [3]静听每一朵花盛开的声音——浅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辅导[J]. 段迎辉.  中国校外教育. 2013(S2)
  [4]多播一份关爱,多洒一缕阳光——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析[J]. 吕秀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