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作者】 赵美蓉

【机构】 山东省滕州一中


【正文】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提升教学提问艺术,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情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形成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提问艺术、学生主体、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很多时候提问类似Yes or No这些是非式问题,学生们回答问题就会变得简单。看似氛围浓厚,但完全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提的问题过难,学生很难回答,这就可能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还有一些教师提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导致学生打不开思维甚至放弃去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就是课堂提问,好的提问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引发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活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些都是课堂提问的艺术,把握提问的时机、对象和难度,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既然课堂提问艺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获得成功呢?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
  人是知情合一的动物,情感对人类行为活动有直接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愉快的状态,那么这个人的思维就会高速运转,能够迅速接受外界信号反馈。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不仅仅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还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情感因素的作用,由情生趣,以情诱思,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同时还要求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那么学生的记忆和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提的某一个问题疑惑不解时,教师应适时点拨、解惑;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想法,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习,应在出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活跃起来走进学生旁而不是站在讲台上,让学生能够把教师当作交流的对象;学生也会将教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积极发表看法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多鼓励。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地提出下面的问题:你认为某某同学的回答怎样?你对某某同学的回答有什么补充?你能把他们的说法综合一下,完整地说一说这个问题吗?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以让教师对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以及掌握多少了如指掌,可以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
  二、精心设问,发散学生思维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精心的筛选,能够紧扣知识和教材,围绕学习目的和教学目标,不是随意提问。在课堂提问中,问题是关键,核心是发散学生思维。教师通过备课时精心设计的能散发学生思考的核心问题,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来锻炼学生思维。比如在讲是否赞成使用私家车的课文时,本人提出的问题:there are too many cars in our city.As a result there are lots of traffic jams,and the air we breathe in terrible.Are you for or against private cars?学生分学习小组对此热门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无论持支持和反对的观点都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提出了很多合理性的理由,小组成员通过团结协作顺利地完成任务并做出精彩的展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私家车方便快捷,但是现在有很多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共享单车等。我们应减少使用私家车,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由问题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增加提问时学生思考的时间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在提问时,连续提出很多问题但是只给学生很短的思考时间,而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并不可能充分思考和发散思维,这样学生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而产生的的一种本能反应,或者从记忆里存在的一些知识片断来回答。这样短时间的提问时间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 而且损害了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教师和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研究表明, 提问之后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或是进行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高水平、深层次的思维, 学生的回答会变长,会给出更为详细的答案, 给出更多其他的解释,并增加自信心。学生也会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敢于进行挑战或加以改进。对于英语这门语言学科来说,更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组织语言和生成答案。
  四、面向全体提问,因人施问,因势利导
  课堂上是师生的双边互动,面对全体几十名学生,其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特长等各不相同,课堂的表现也必定不相同。教师提出问题应该综合所有学生,保证都能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深浅有所差异。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勤于动脑的习惯。同时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和因人施问。比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也可以鼓励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而对于回答不好的学生,不要批评而是肯定其可取之处,同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让其产生成功的体验,激起学习热情。
  总之,我们要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成为提问艺术大家,在备课中精心合理科学地设计并在课堂进行提问,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课堂教学更加的高效。
  参考文献:
  [1] 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朱荣连,《论课堂提问的艺术》[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2,10(2):52-55.
  [3] 张丽娜,《提升教学提问艺术创设高效愉悦课堂》,《新课程(中)》,2013,(3):138-139.
  [4] 盛芸,《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提高课堂“语言”效率》[J].《考试周刊》,2013(1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