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如何塑造学生的文学底蕴
【作者】 孔庆菊
【机构】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摘 要: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教育部门不再像以前那样,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倡学生全面发展,所有的学校都紧跟着教育部门的步伐,逐渐的进行改革,对学生的文学底蕴也越来越重视,其中,初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初中的语文知识非常的多、涉及面非常的广,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初中的时候开始积累文化知识,为他们的文学底蕴做铺垫,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起初中生文化底蕴的塑造,积极的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底蕴;塑造方式;必要性
语文在我国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是考试必考的学科之一,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因此各所学校的语文教师都要重视起语文,把塑造初中生的文学底蕴放在教学中的第一位。现阶段,大多数的初中语文教师已经重视起初中生的文化底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都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式,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逐渐的引导初中生,让初中生喜欢上语文、爱上语文,有效的提上初中生的文学底蕴。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初中生文学底蕴塑造的必要性及如何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塑造初中生的文学底蕴,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1、初中语文教学初中生文学底蕴的塑造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学生较小学学生而言,其文学底蕴积累程度更为浓厚,且学生在课文分析及语言创作方面具有一套自主形成的思想理念,对学生文学底蕴塑造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根据我国现今初中教育现状来看,针对语文教育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如何引导学生塑造文学底蕴是现下教师所需面临且重视的教学问题之一,是现下教育改革以来的发展趋势。其中,学生文学底蕴的深浅层次能充分展现其文章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口语表达等多方面的素质水平,由此可知学生文学底蕴深浅程度对其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而初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扎实程度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故对教师文学底蕴要求也会有所增加,教师深厚的文学底蕴是帮助学生塑造文学底蕴的前提所在,是确保其预期教学效果和目的得以充分完成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学生初中阶段是其人生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学生无论是停止求学或继续深造的最终结果均会步入社会来参与到工作中,而其在工作期间的文化底蕴是支持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源泉,故笔者认为教师需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有意识的注重学生文化底蕴的塑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2、改革初中学生文学底蕴塑造的方法
下面是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塑造初中生文化底蕴的几种方式:
2.1言传身教,传承传统文化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当前初中生出现崇洋媚外、忽视传统文化的情况,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学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主力军,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未来,因此提高当前学生的文化底蕴尤为重要。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给予文学的熏陶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观念,同时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日本、韩国、美国文化进入中国,哈日、哈韩已成为一种潮流,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学生对日本、韩国、美国文化的了解、熟悉成为其在同龄学生中骄傲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师还对学生灌输外来文化思想,导致传统文化遭到忽视。因此,要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底蕴应从老师自身进行。
2.2创设情境,感受文学魅力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妙不可言,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学的魅力。
2.3网络为介,传承文学精髓
当前的初中学生喜欢网络交流生活,同时网络也是一个能够提高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网络学习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文学交流。因此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将教学的场所延伸至网络。可创设QQ文学交流群、微信文学交流群,学生与老师在群里交流文学心得。学生可在群里向其他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悟等。对于在阅读过程不理解的问题,学生还可及时地向老师或者其他学生请教,提高学生文学交流的活跃度。
2.4开展文学活动,提高文学底蕴
除了开展网络文学活动之外,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线下的文学活动。如进行文学沙龙、作文大赛等。可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沙龙,学生可在交流会上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发言。学生还可针对于某一作品展开各方面的讨论。
2.5不断创新相应的考核制度
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需积极转化以往传统考核制度,不在一味地凭借学生卷面成绩作以其文学底蕴层次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规范学生学习流程和提高其学习信心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可在语文考核中,将学生成绩总分统计中纳入个人创作部分及语言表达能力作以评定,不仅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对学生塑造文学底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师也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因为初中生所学的知识都是有语文教师传授的,如果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不高、文学底蕴不强,那么初中生的文学底蕴也不可能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文化素养和文学底蕴,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更全面的知识,逐渐提升初中生的文学底蕴。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采用能够吸引初中生学习兴趣的,能够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让初中生自己主动学习语文,全面提高初中生的文学底蕴。
参考文献: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J].田新文.文学教育(上).2017(07)
[2]论核心素养与藏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关联[J].晏淑芬.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4)
[3]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何晓枫.华夏教师.2018(08)
[4]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探讨[J].杜海燕.中国校外教育.2018(08)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底蕴;塑造方式;必要性
语文在我国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是考试必考的学科之一,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因此各所学校的语文教师都要重视起语文,把塑造初中生的文学底蕴放在教学中的第一位。现阶段,大多数的初中语文教师已经重视起初中生的文化底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都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式,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逐渐的引导初中生,让初中生喜欢上语文、爱上语文,有效的提上初中生的文学底蕴。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初中生文学底蕴塑造的必要性及如何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塑造初中生的文学底蕴,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1、初中语文教学初中生文学底蕴的塑造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学生较小学学生而言,其文学底蕴积累程度更为浓厚,且学生在课文分析及语言创作方面具有一套自主形成的思想理念,对学生文学底蕴塑造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根据我国现今初中教育现状来看,针对语文教育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如何引导学生塑造文学底蕴是现下教师所需面临且重视的教学问题之一,是现下教育改革以来的发展趋势。其中,学生文学底蕴的深浅层次能充分展现其文章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口语表达等多方面的素质水平,由此可知学生文学底蕴深浅程度对其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而初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扎实程度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故对教师文学底蕴要求也会有所增加,教师深厚的文学底蕴是帮助学生塑造文学底蕴的前提所在,是确保其预期教学效果和目的得以充分完成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学生初中阶段是其人生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学生无论是停止求学或继续深造的最终结果均会步入社会来参与到工作中,而其在工作期间的文化底蕴是支持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源泉,故笔者认为教师需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有意识的注重学生文化底蕴的塑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2、改革初中学生文学底蕴塑造的方法
下面是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塑造初中生文化底蕴的几种方式:
2.1言传身教,传承传统文化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当前初中生出现崇洋媚外、忽视传统文化的情况,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学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主力军,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未来,因此提高当前学生的文化底蕴尤为重要。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给予文学的熏陶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观念,同时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日本、韩国、美国文化进入中国,哈日、哈韩已成为一种潮流,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学生对日本、韩国、美国文化的了解、熟悉成为其在同龄学生中骄傲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师还对学生灌输外来文化思想,导致传统文化遭到忽视。因此,要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底蕴应从老师自身进行。
2.2创设情境,感受文学魅力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妙不可言,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学的魅力。
2.3网络为介,传承文学精髓
当前的初中学生喜欢网络交流生活,同时网络也是一个能够提高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网络学习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文学交流。因此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将教学的场所延伸至网络。可创设QQ文学交流群、微信文学交流群,学生与老师在群里交流文学心得。学生可在群里向其他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悟等。对于在阅读过程不理解的问题,学生还可及时地向老师或者其他学生请教,提高学生文学交流的活跃度。
2.4开展文学活动,提高文学底蕴
除了开展网络文学活动之外,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线下的文学活动。如进行文学沙龙、作文大赛等。可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沙龙,学生可在交流会上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发言。学生还可针对于某一作品展开各方面的讨论。
2.5不断创新相应的考核制度
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需积极转化以往传统考核制度,不在一味地凭借学生卷面成绩作以其文学底蕴层次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规范学生学习流程和提高其学习信心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可在语文考核中,将学生成绩总分统计中纳入个人创作部分及语言表达能力作以评定,不仅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对学生塑造文学底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师也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因为初中生所学的知识都是有语文教师传授的,如果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不高、文学底蕴不强,那么初中生的文学底蕴也不可能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文化素养和文学底蕴,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更全面的知识,逐渐提升初中生的文学底蕴。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采用能够吸引初中生学习兴趣的,能够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让初中生自己主动学习语文,全面提高初中生的文学底蕴。
参考文献: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J].田新文.文学教育(上).2017(07)
[2]论核心素养与藏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关联[J].晏淑芬.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4)
[3]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何晓枫.华夏教师.2018(08)
[4]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探讨[J].杜海燕.中国校外教育.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