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韩 慧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江口镇徐庄小学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许多巧妙的应用。简单地说,数与形就是抽象与形象的表现,数形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单纯的数缺乏直观性,同样的如果只有形就少了几分严密性。无论是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方面,还是在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数形结合思想都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根据自己亲身体会的小学数学问题,以及如何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运用简要谈几点方法措施:
一、根据直观图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小学数学课本上常常会出现这句话:“你能根据这个情景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笔者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感受最为深刻。笔者在上第六章乘法,乘火车这个单元的时候,课堂引入就包含数形结合思想。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把单元开头的情景完全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从这情景中提取数学信息,设计问题并解决。由于同学们对情景扮演比较感兴趣,本节课的课堂氛围非常好,数形结合在这堂课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例1:小朋友们,从刚才的角色扮演中你听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说说你能提出的数学问题?
问题一:爸爸乘的这列火车卧铺车厢能够乘坐几个人?
5×72=360(人)
答:爸爸乘的这列火车卧铺车厢能够乘坐360人。
问题二:爸爸乘的这列火车硬座车厢能乘多少人?
7×118=826(人)
答:爸爸乘的这列火车硬座车厢能乘826人。
问题三:爸爸乘的这列火车总共能乘多少人?
360+826=1186(人)
答:爸爸乘的这列火车总共能乘1186人。
例2:采蘑菇。
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里面有哪些数学问题?你能独立解决吗?
兔姐姐采了几个大蘑菇? 46×3=138(个)
聪明兔采了几个大蘑菇?28×4=112 (个)
兔姐姐和聪明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138+112=250 (个)
它们谁采的蘑菇多?多几个?138-112=26 (个)
这两道题目都有一些共同点,首先情景很好地展示了“形”,第一道是小朋友都非常熟悉的旅行乘火车,第二道是小朋友们比较熟悉的动画人物,图中的对话包含数学信息,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展示了“数”。数形结合思想不仅让学生学会从“形”中提取“数”,还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这类题目的出现,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数形思想的结合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根据生活物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是从认识数开始的。为了加深小学生的印象,教师往往将数字与生活中的物品联系起来,这些无一不在说明数形结合的重要性。低年级的小学生大脑没有发育完全,抽象思维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在此表现的数形结合就是将抽象的数字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帮助他们记忆。
例3:看图读数。
分析:这道题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无疑是非常简单的,但对二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就不一定了。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大数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只知道大数很大,很多,如果我们把数位在形(下转第102页)(上接第106页)象的图上表示出来,单就读数来看,明显降低了难度,同时图像也可帮助小学生理解数位。笔者用树举例,如何读出111棵树?先把100棵树捆成1捆,单位就是“百棵”;10棵树为1捆,单位就是“十棵”;最后1棵,单位为“棵”。如果我们这样为学生分好,学生读数是不是更方便呢,1“百棵”1“十棵”1,也就是一百一十一。由此看来数形结合思想在数的认识方面表现出很重要的作用。
三、结合生活实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低年级许多小学生可以随口就来“1+1=2,2+2=4”但真正意思他们理解了没有?很大一部分小朋友是比较模糊的。学习数的运算的前提是小朋友们已经会数数,借助实物、图片等先把结果给数出来,从而理解运算的含义,久而久之通过熟练运用把结果牢记在心中,为复杂的运算打下基础。在小学阶段数的运算主要是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看小朋友们如何借助数一数理解并运用四则运算。
加法: 1+1=2原本你有一颗糖果,再给你一颗,现在你一共有几颗糖果?
减法: 2-1=1原本你有两颗糖果,我拿走一颗,你还剩下几颗?
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四则运算,教师往往会借助食物帮助学生理解。这可以说是数形结合较为浅显的表现。在我看来代数和几何图形的结合知识数形结合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遇到具体图形和实物的机会比较大,把熟悉的实物融入到数中,充分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加强对小朋友们的能力培养而不局限于课堂。
四则运算伴随着许多运算法则: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等等。对熟知法则的人来说这无疑是非常简单的,但最初接触的小学生该怎么办呢?数形结合往往会帮助你解决这个难题。就以乘法交换律为例,众所周知2+3=3+2,这条法则利用图形更有助于理解“两个苹果+三个苹果=三个苹果+两个苹果”,可以让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进行有力的碰撞,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
总之,数形结合思想从古到今有无数的前辈在对它作研究,有些甚至为它耗费毕生精力,可见这是一个永不衰老的话题。在我看来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学习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少入微”明确为我们展示了数和形的各自特点及其联系。同其它论文相比我加入了数形结合思想对小学数学的应用这一板块,翻阅近几年的小学教材,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形象生动的图形在小学课堂是无比受欢迎的,它与数学的结合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开发。从这一方面入手,我发现小学数学的其他方面的教学同样离不开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思想从越来越多的方面影响着课堂,同样,它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