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浅论
【作者】 张卫霞
【机构】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本文就解读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语法教学的目标及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并探讨如何行之有效地教授新教材的语法部分,提出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时段采用不同语法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观点。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称《课标》)的出台,有些人提出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应淡化语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认真解读《课标》中有关语法的教学目标和及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课标》要求教师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的目的,改变语法教学的方式。语法教学本身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语法教学不能简单的让学生记住一些语法规则,而应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和交际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内化语言规则,从而使学生准确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不应该采取以讲解与传授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法条文和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的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一种建立在形式、意义和用法三种不同维度上的三维教学模式,即将语法教学和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与语篇理解和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二、有特色的语法教学法
1.注重导入呈现,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新的语法项目时,导入和呈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导入得法,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满激情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使语法教学不再枯燥。如,在教学定语从句第一课时关系代词作主语的用法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用定语从句描述一个同学,让大家猜是谁。这个同学反映很迅速马上说“It’s me”,同学们哄堂大笑。接着又描述了另外几名同学,同学们积极猜测。笔者趁热打铁,又用定语从句教材中已出现的科学家和体育项目的名称等。这样既成功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新的语法项目的学习上,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设计任务,优化语法教学。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学的语法规则在真实交际中得到运用,从而达到内化规则和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任务的设计一般围绕以下两条主线进行:其一,所学语法项目的主要语言功能;其二: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有话可说的某个话题。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给学生提供“脚手架”,完成难度不同的任务,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掌握语言。
3、注重综合探究,化解疑难知识。探究法是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的重要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如,非谓语动词的用法一直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从非谓语动词的结构、不定式与分词的用法及两者的区别等几方面进行探究。下面以非谓语动词做宾补的用法为例,简述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a)确立探究主题:非谓语动词作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b)由一道试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该试题如下:
Listen! Can you hear a baby_____?
A. cry B. to cry C.crying D. cries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感官和使役动词hear ,see, notice, watch, observe, feel, listen to, let, make, have等后跟现在分词做宾语补足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后跟不定式做宾语补足语,则表示动作已经发生或者动作的全过程已经结束。教师可以适当扩展:当这些动词变成被动语态时,原不定式必须加上to(let除外)。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过去分词也能作宾语补足语的结论。
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这种语言结构的形式和意义,再通过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讨论,归纳出这种语法项目的结构特征和使用规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和综合等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综合训练式语法教学方法。根据《课标》的要求,语法教学不应该仅停留在让学生发现和归纳语言形式与规则的层面上,教师还必须认真设计巩固操练和实际运用的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实际运用,才能帮助学生内化语法规则,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教师应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创设运用所教语法项目的情景,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仍以“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意义”这一语法项目为例,教师必须把握语法项目最主要的交际功能是与表示“完全确定的将来计划”有关的。为此,教师应围绕“确定的计划”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运用该语法项目的语境,设计运用该语言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依据创设的语境,通过活动熟悉、巩固和掌握该语法知识。笔者举以下实例加以说明:先让学生听读下面一小段对话,让学生明确活动要求。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学习活动:第一步,学生两人一组编一小段对话,其中必须含有五个以上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已经安排好的活动的句子;第二步:学生4-6人小组练习表演小对话;第三步:每个4-6人小组推选最好的两人组合,并帮助他们修改和充实其对话,作好在全班呈现的准备;第四步:教师请一个两人小组代表(可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在全班表演他们的对话,同时要求各小组记录他们听到的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已经安排好的活动的句子;第五步:由记录句子最多、最准确的并能快速重复所听句子的小组表演他们的对话;最后,教师讲评,并给予学生鼓励。这个活动既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又能将语法教学与激发兴趣、形成性评价以及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培养融合起来,较好的体现新的语法教学观。
总之,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语法教学模式和方法,但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发展,学生不仅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教师可以在语法呈现和语法练习这两个环节中发挥主动作用,适当调整教材内容,设计和补充相关的练习,这样就能更好的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新课程下的语法教学理念,积极并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禚凤香《素质教育与英语课程标准》吉林教育出版集团.?
[2]李艳秋《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下称《课标》)的出台,有些人提出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应淡化语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认真解读《课标》中有关语法的教学目标和及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课标》要求教师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的目的,改变语法教学的方式。语法教学本身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语法教学不能简单的让学生记住一些语法规则,而应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和交际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内化语言规则,从而使学生准确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不应该采取以讲解与传授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法条文和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的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一种建立在形式、意义和用法三种不同维度上的三维教学模式,即将语法教学和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与语篇理解和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二、有特色的语法教学法
1.注重导入呈现,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新的语法项目时,导入和呈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导入得法,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满激情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使语法教学不再枯燥。如,在教学定语从句第一课时关系代词作主语的用法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用定语从句描述一个同学,让大家猜是谁。这个同学反映很迅速马上说“It’s me”,同学们哄堂大笑。接着又描述了另外几名同学,同学们积极猜测。笔者趁热打铁,又用定语从句教材中已出现的科学家和体育项目的名称等。这样既成功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新的语法项目的学习上,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设计任务,优化语法教学。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学的语法规则在真实交际中得到运用,从而达到内化规则和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任务的设计一般围绕以下两条主线进行:其一,所学语法项目的主要语言功能;其二: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有话可说的某个话题。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给学生提供“脚手架”,完成难度不同的任务,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掌握语言。
3、注重综合探究,化解疑难知识。探究法是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的重要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如,非谓语动词的用法一直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从非谓语动词的结构、不定式与分词的用法及两者的区别等几方面进行探究。下面以非谓语动词做宾补的用法为例,简述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a)确立探究主题:非谓语动词作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b)由一道试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该试题如下:
Listen! Can you hear a baby_____?
A. cry B. to cry C.crying D. cries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感官和使役动词hear ,see, notice, watch, observe, feel, listen to, let, make, have等后跟现在分词做宾语补足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后跟不定式做宾语补足语,则表示动作已经发生或者动作的全过程已经结束。教师可以适当扩展:当这些动词变成被动语态时,原不定式必须加上to(let除外)。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过去分词也能作宾语补足语的结论。
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这种语言结构的形式和意义,再通过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讨论,归纳出这种语法项目的结构特征和使用规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和综合等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综合训练式语法教学方法。根据《课标》的要求,语法教学不应该仅停留在让学生发现和归纳语言形式与规则的层面上,教师还必须认真设计巩固操练和实际运用的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实际运用,才能帮助学生内化语法规则,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教师应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的交际功能,创设运用所教语法项目的情景,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活动结合起来,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仍以“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意义”这一语法项目为例,教师必须把握语法项目最主要的交际功能是与表示“完全确定的将来计划”有关的。为此,教师应围绕“确定的计划”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运用该语法项目的语境,设计运用该语言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依据创设的语境,通过活动熟悉、巩固和掌握该语法知识。笔者举以下实例加以说明:先让学生听读下面一小段对话,让学生明确活动要求。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学习活动:第一步,学生两人一组编一小段对话,其中必须含有五个以上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已经安排好的活动的句子;第二步:学生4-6人小组练习表演小对话;第三步:每个4-6人小组推选最好的两人组合,并帮助他们修改和充实其对话,作好在全班呈现的准备;第四步:教师请一个两人小组代表(可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在全班表演他们的对话,同时要求各小组记录他们听到的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已经安排好的活动的句子;第五步:由记录句子最多、最准确的并能快速重复所听句子的小组表演他们的对话;最后,教师讲评,并给予学生鼓励。这个活动既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又能将语法教学与激发兴趣、形成性评价以及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培养融合起来,较好的体现新的语法教学观。
总之,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语法教学模式和方法,但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发展,学生不仅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教师可以在语法呈现和语法练习这两个环节中发挥主动作用,适当调整教材内容,设计和补充相关的练习,这样就能更好的在实际教学中贯彻新课程下的语法教学理念,积极并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禚凤香《素质教育与英语课程标准》吉林教育出版集团.?
[2]李艳秋《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