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王妹芳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第二小学


【正文】摘 要:兴趣就是喜好的情绪。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喜好,使学生爱好学习,喜欢学习。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尤其如此,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够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和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兴趣;培养
  小学生正是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而小学语文主要教学任务是指导孩子认识生字,能读懂浅显的文章,用普通话连贯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等等。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接收知识,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主获得知识,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一、从教师自身出发,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即应试教育,学生家长和老师过分关注分数,而忽略了学习的本质是探索,是敢于提出不一样的声音。而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老师不断向孩子强调“标准答案”,孩子在发现没有新意之后便得不爱思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其实在小学阶段,孩子认识世界的方法还没有完善的建立,本身没有能力去选择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教授孩子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受益终身,而这个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指路人的角色,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世界充满着未知,心中装着满满的“十万个为什么”,他们想去追寻那些隐藏在那些“为什么”背后的答案,因此对学习也是十分的热情,而老师就要在孩子们在追寻答案的路途中做好“交警”,让他们能自由发挥,却不会发生“交通事故”。这时,老师所做的就是积极引导,而不是扼杀。比如,孩子可能会问老师,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可不可以是紫色的呢?太阳为什么是金黄色的,可不可以是绿色的呢?如果老师一味的否决学生,不断地强调:天空就是蓝色,太阳就是黄色。孩子的想象力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引导,或许在无形中“杀死”了“中国梵高”。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老师只是一个辅助角色,帮助孩子构建一个学习的方法体系,将孩子引导到最合适的方法上来,而不是向学生灌输老师自身认为的正确方法。
  二、开展游戏教学模式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开展游戏与教学融合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获得知识,既开动脑力,又锻炼体力,可以更好地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成语卡片,并且自己解释成语的意思。还可以在每次语文课堂上,教师可根据相关的课程,设置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比如,在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到黑板上写出有“目”字旁的字;还可以进行成语接龙,或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寓教于乐。而在高年级课堂上,可以将有些课文改编成情景剧,让学生深刻感受其中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学语文,轻松得知识。在学习成语“狐假虎威”的时候,我就带孩子用纸和水笔制作老虎和狐狸以及森林各种小动物的头套,由孩子们戴在头上分角色扮演,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对于成语故事的由来就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这种形式的教学更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善于倾听不一样的声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孩子对于知识的认知方式不同,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思考结果。老师对于课堂上提问的各种各样的回答都应认真聆听,对于学生敢于举手发言的勇气就应表扬,其次再来看回答是否合适。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有更好的、更有想法的回答,但是其中肯定会有一些错误的、消极的想法,老师则需用委婉的表达方式,让孩子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采用鼓励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成就感,学习就有了动机和兴趣。在一次教授龟兔赛跑寓言故事的课堂上,我提问同学们是乌龟聪明还是兔子聪明,多数孩子认为是乌龟聪明,觉得小乌龟勤勤恳恳又坚持不懈,最后获得胜利。但有些孩子想法另辟蹊径,觉得兔子才是聪明的那一个。对于前者,我首先夸奖了他们,并且引导他们说以后也要成为一个踏实勤恳的人哦!而对于后者,我也夸奖他们想法独特,有不一样的见解,又帮这些同学进行总结说明,兔子虽然懂得劳逸结合,更有可能在比赛中发挥得好,但是他没有把握好休息的度。对于学生的每种想法我都认真倾听,不片面的说对错,最后进行总结,将他们的想法完善。这样每位同学都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重视和认可,就更有学习的兴趣了。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技术日新月异,丰富多彩。课文中提到的图片、场景,有些光靠想象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这时借助幻灯片,就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听到。比如,在《小马过河》一文中,小马先后经过河流的深浅不同,但是只凭文字,学生可能不会有直接的认知。当学习到文中“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时,这时可以把野牛饮水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出现小松鼠告知小马喝水很深淹死过同伴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现。这样对于河流是深是浅,孩子们的头脑中就会有直观的感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比较容易进一步启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容易被激发出来。
  作为老师,有责任向孩子展示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并且将这些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但是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也可能会让孩子沉迷其中,比如绚丽的特效场面,学生可能只注意到画面的精彩而忽略了知识的获取,舍本逐末,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到正确的关注点。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学习语文知识,并找到正确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贯穿到每门学科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在其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老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找出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J].战时教育,1940,4
  [2]周谦编著.学习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3]张效民、禹明主主编.中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C].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