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高中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实施延时性评价
【作者】 何想念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过早地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他们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教师适时采用延时性评价,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他们的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延时评价;信息技术;思维
信息技术新课程非常重视评价,提倡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来促进教与学,其中,尤其重视过程评价、作品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由此来检查学习效果、增强过程体验和改进学习方法。延时评价,作为一个并不受人关注的评价方式,是指在学生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发言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它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
一、延时评价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让学生在延时评价中自主探索
在学习Flash课程过程中,老师提问学生:如何又快又好地画出一个花瓶来?一位男生很快举手说:“我用椭圆工具画出瓶口和瓶底,然后用铅笔工具画出瓶身。”老师听后,不忙评价好坏,而是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一位男生思考后发言说:“我都用椭圆工具来画,首先画瓶身,然后画瓶口、瓶底,再用橡皮擦修改。”老师继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画法,一位女生站起来说:“瓶口和瓶底我同样选用椭圆,但瓶身我用曲线工具来画。”“我有更快更好的办法,我先画瓶口瓶底,然后用曲线画出瓶身的一边,再复制翻转一下,画出来的花瓶左右完全一样。”试想,如果老师在第一位同学或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就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学生还能发挥思维,创想出如此方便快捷的方法吗?
(二)让学生在延时评价中创新猜想
有这样的两堂课:在初步了解了二进制编码之后,老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需要运用到二进制编码?一位同学很快就回答说:“计算机。”本着激励教学的想法,虽然有部分同学似乎想发表不同的意见,可老师还是先表扬了这位同学“你真聪明!老师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本以为经过这么一表扬,举手的学生将会更多,哪知道好多本来举着的手竟然都放了下来,气氛一下子僵住了。而另一位老师则运用了延时评价,接着问:“其他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我觉得士兵用的旗语”“我看过机器人走迷宫,那个可能也运用了二进制编码。”……这时,老师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同学们都很聪明,能说出这么多例子。”
这样的延时评价,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时间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发展思维,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澄清认识上的偏差,形成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敢于独立思考、说出自己见解的勇气。
(三)让学生在延时评价中发现错误
作为一名教师,整天都在和学生的错误打交道。夸美纽斯认为“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才能在练习中没有错误。”这一观点无疑受到了行为主义的影响,以为只要小心翼翼地防错、堵错,错误就能避免。今天,我们不能再视错误为“洪水猛兽”,而应该正视错误,把错误看成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认识到错误也有其价值,并且充分地加以利用,适时的延时评价,能让错误价值最大化。
二、教师运用延时评价的基本策略
(一)学生的想法独特有创新意识时可运用延时评价
在讲授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问题上,向学生描述了课本上的除2取余法。例如十进制数11,用除2取余法,则如图1这样描述:
因此,11转换为二进制的结果就是1011B。而有学生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认为可以从1开始,每次递增2倍,依次是1、2、4、8,然后再将相加之和为11的数字对应设置为1,其余设置为0,得到的就是11对应的二进制编码,又有不同学生针对他的见解提出了疑虑:“这样做有没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呢?比如说不同的几个数字相加都可以得到结果11。”(第一个学生一时语塞。)这时,我首先表扬两名学生敢于向课本质疑,不唯书,不唯师,却不马上评价谁对谁错。接着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几个十进制数字,并用该同学的方法转换为二进制,检验是否正确,并尝试看看是否存在多解。当然,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认真思考,参与了实践活动,最后获得了一个不同于课本的好方法。
(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可运用延时评价
学生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事物,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也就大相径庭了。对于学生的观点或争论应该采用延时评价,否则会造成对其他学生,尤其是弱势学生的定势影响,从而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PhotoShop图象处理一课中,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放置到适当的背景图片中,制作成一张呼吁爱护小动物的明信片。学生们对其技术的理解都能达成共识:即是用魔术棒将动物选取出来,拷贝到背景图片中。然而对于图片的美观性,学生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将一只小狗置身于汪洋大海之中,有的学生将一头大象挂在大树之上,等等……
(三)对学生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可运用延时评价
对于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诸如动手操作、收集整理资料、调查报告,弱势学生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此时可采用延时评价,给学生提供对不理解的作业多次修正的机会。甚至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提出自己对知识的不理解程度,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相关资料,或者再讲解,补充学生的空白。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作业反馈修正错误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审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践,苗逢春,高等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周卫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组译,中国轻工出版社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魏雄鹰,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关键词:延时评价;信息技术;思维
信息技术新课程非常重视评价,提倡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来促进教与学,其中,尤其重视过程评价、作品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由此来检查学习效果、增强过程体验和改进学习方法。延时评价,作为一个并不受人关注的评价方式,是指在学生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发言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它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
一、延时评价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让学生在延时评价中自主探索
在学习Flash课程过程中,老师提问学生:如何又快又好地画出一个花瓶来?一位男生很快举手说:“我用椭圆工具画出瓶口和瓶底,然后用铅笔工具画出瓶身。”老师听后,不忙评价好坏,而是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一位男生思考后发言说:“我都用椭圆工具来画,首先画瓶身,然后画瓶口、瓶底,再用橡皮擦修改。”老师继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画法,一位女生站起来说:“瓶口和瓶底我同样选用椭圆,但瓶身我用曲线工具来画。”“我有更快更好的办法,我先画瓶口瓶底,然后用曲线画出瓶身的一边,再复制翻转一下,画出来的花瓶左右完全一样。”试想,如果老师在第一位同学或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就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学生还能发挥思维,创想出如此方便快捷的方法吗?
(二)让学生在延时评价中创新猜想
有这样的两堂课:在初步了解了二进制编码之后,老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需要运用到二进制编码?一位同学很快就回答说:“计算机。”本着激励教学的想法,虽然有部分同学似乎想发表不同的意见,可老师还是先表扬了这位同学“你真聪明!老师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本以为经过这么一表扬,举手的学生将会更多,哪知道好多本来举着的手竟然都放了下来,气氛一下子僵住了。而另一位老师则运用了延时评价,接着问:“其他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我觉得士兵用的旗语”“我看过机器人走迷宫,那个可能也运用了二进制编码。”……这时,老师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同学们都很聪明,能说出这么多例子。”
这样的延时评价,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时间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发展思维,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澄清认识上的偏差,形成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敢于独立思考、说出自己见解的勇气。
(三)让学生在延时评价中发现错误
作为一名教师,整天都在和学生的错误打交道。夸美纽斯认为“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才能在练习中没有错误。”这一观点无疑受到了行为主义的影响,以为只要小心翼翼地防错、堵错,错误就能避免。今天,我们不能再视错误为“洪水猛兽”,而应该正视错误,把错误看成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认识到错误也有其价值,并且充分地加以利用,适时的延时评价,能让错误价值最大化。
二、教师运用延时评价的基本策略
(一)学生的想法独特有创新意识时可运用延时评价
在讲授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问题上,向学生描述了课本上的除2取余法。例如十进制数11,用除2取余法,则如图1这样描述:
因此,11转换为二进制的结果就是1011B。而有学生提出了不同见解,他认为可以从1开始,每次递增2倍,依次是1、2、4、8,然后再将相加之和为11的数字对应设置为1,其余设置为0,得到的就是11对应的二进制编码,又有不同学生针对他的见解提出了疑虑:“这样做有没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呢?比如说不同的几个数字相加都可以得到结果11。”(第一个学生一时语塞。)这时,我首先表扬两名学生敢于向课本质疑,不唯书,不唯师,却不马上评价谁对谁错。接着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几个十进制数字,并用该同学的方法转换为二进制,检验是否正确,并尝试看看是否存在多解。当然,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认真思考,参与了实践活动,最后获得了一个不同于课本的好方法。
(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可运用延时评价
学生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事物,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也就大相径庭了。对于学生的观点或争论应该采用延时评价,否则会造成对其他学生,尤其是弱势学生的定势影响,从而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PhotoShop图象处理一课中,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放置到适当的背景图片中,制作成一张呼吁爱护小动物的明信片。学生们对其技术的理解都能达成共识:即是用魔术棒将动物选取出来,拷贝到背景图片中。然而对于图片的美观性,学生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将一只小狗置身于汪洋大海之中,有的学生将一头大象挂在大树之上,等等……
(三)对学生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可运用延时评价
对于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诸如动手操作、收集整理资料、调查报告,弱势学生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此时可采用延时评价,给学生提供对不理解的作业多次修正的机会。甚至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提出自己对知识的不理解程度,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相关资料,或者再讲解,补充学生的空白。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作业反馈修正错误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审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践,苗逢春,高等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周卫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组译,中国轻工出版社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魏雄鹰,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