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借助微信平台,延伸课堂教学
【作者】 陈 莹
【机构】 陕西省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和发展,社交媒体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微信平台具有资源发布、资源共享、资源存储、资源管理、交互互动、在线答疑、学习评价等特点。巧妙的将这些功能与数学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又是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信平台;数学教学;有利补充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手机社交软件,主要提供了通讯功能、平台化功能和支持性工具三大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当中,实现资源发布、资源共享、资源存储、资源管理、交互互动、在线答疑、学习评价等学习活动。巧妙的将这些功能与数学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又是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
一、教学中微信平台的使用情况
我们班(四年级)现有学生66人,有65人加入了微信班级群,覆盖率达到98.5%。学生能自己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熟练操作微信平台的有63人,覆盖率达到95.5%。学生使用微信平台的时间集中在12:30——13:30和18:30——20:30这2个时间段。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把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去,打造高效课堂。
二、微信在小学数学中的优势和特点
1、巧用微信公众号资源发布、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可视化。
申请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号,设立“周教学计划”“答疑解惑”“作品展示”“讨论交流”四个子目录。周教学计划每周由老师将本周要学习的知识重难点、预习作业、微课等内容添加到班级公众号里面,供学生自学和家长辅导时参考;答疑解惑是老师、家长和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完善对某一知识的认知;作品展示主要通过图片和文字传达学生阶段学习的成果,可以是学生的“数学主题手抄报”“数学日记”“奥数大探险”“名师课堂”等等,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交流讨论鼓励家长和学生推送与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学习心得、教学过程等相关的知识,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这样巧用微信公众号,实现了课堂教学可视化,老师、家长、学生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学习模式。
2、巧用微信班级群资源管理、交互互动,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法。又因为学生年龄特点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在班级授课制中实现“人人都能……”便是摆在数学老师面前的难题。巧用微信班级群,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建立10—15人一组的班级小群体,教师根据学生的每个群的特点选2名学生和家长作为群里的主要成员,主要负责“每天3分钟”打卡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等交流每天的学习心得,教师及时掌握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各组进行点评,优秀学生的作品发朋友圈。一段时间以后可以交换小群里的成员,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后进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实现了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3、巧用微信小程序进行资源存储,有利于实现课外延伸。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你在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举例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微信平台,用视频或图片+语音的形式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这样的交流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又实现了课外延伸。例如:学习了米、分米、厘米以后,孩子们用微信小程序记录自己从家到学校走的步数,就可以计算出学校到家的距离。
4、巧用微信平台在线答疑、学习评价,有利于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学习。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学习被普遍认为是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网络教学平台,布置作业,点评学生作业,指出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互评,从而达到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听、说、学,练,评一体化,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大胆地评,大胆地辨。
总之将微信平台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工具,顺应时代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可视化,评价体系多元化,课外延伸趣味化、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它是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因此,在老师引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风云 数学课堂中微信教学模式的探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
[2]邓小霞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5:41—45。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信平台;数学教学;有利补充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手机社交软件,主要提供了通讯功能、平台化功能和支持性工具三大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当中,实现资源发布、资源共享、资源存储、资源管理、交互互动、在线答疑、学习评价等学习活动。巧妙的将这些功能与数学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又是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
一、教学中微信平台的使用情况
我们班(四年级)现有学生66人,有65人加入了微信班级群,覆盖率达到98.5%。学生能自己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熟练操作微信平台的有63人,覆盖率达到95.5%。学生使用微信平台的时间集中在12:30——13:30和18:30——20:30这2个时间段。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把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去,打造高效课堂。
二、微信在小学数学中的优势和特点
1、巧用微信公众号资源发布、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可视化。
申请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号,设立“周教学计划”“答疑解惑”“作品展示”“讨论交流”四个子目录。周教学计划每周由老师将本周要学习的知识重难点、预习作业、微课等内容添加到班级公众号里面,供学生自学和家长辅导时参考;答疑解惑是老师、家长和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完善对某一知识的认知;作品展示主要通过图片和文字传达学生阶段学习的成果,可以是学生的“数学主题手抄报”“数学日记”“奥数大探险”“名师课堂”等等,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交流讨论鼓励家长和学生推送与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学习心得、教学过程等相关的知识,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这样巧用微信公众号,实现了课堂教学可视化,老师、家长、学生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学习模式。
2、巧用微信班级群资源管理、交互互动,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法。又因为学生年龄特点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在班级授课制中实现“人人都能……”便是摆在数学老师面前的难题。巧用微信班级群,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建立10—15人一组的班级小群体,教师根据学生的每个群的特点选2名学生和家长作为群里的主要成员,主要负责“每天3分钟”打卡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等交流每天的学习心得,教师及时掌握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各组进行点评,优秀学生的作品发朋友圈。一段时间以后可以交换小群里的成员,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后进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实现了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3、巧用微信小程序进行资源存储,有利于实现课外延伸。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你在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举例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微信平台,用视频或图片+语音的形式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这样的交流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又实现了课外延伸。例如:学习了米、分米、厘米以后,孩子们用微信小程序记录自己从家到学校走的步数,就可以计算出学校到家的距离。
4、巧用微信平台在线答疑、学习评价,有利于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学习。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学习被普遍认为是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网络教学平台,布置作业,点评学生作业,指出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互评,从而达到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听、说、学,练,评一体化,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大胆地评,大胆地辨。
总之将微信平台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工具,顺应时代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可视化,评价体系多元化,课外延伸趣味化、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它是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因此,在老师引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风云 数学课堂中微信教学模式的探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
[2]邓小霞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