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作者】 全崯莎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鼓场街道中心完全小学
【正文】摘 要:美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时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小小画笔发现、描述和表达美的事物,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表达美;实践;想象力;创造力;艺术熏陶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现美、寻找美、描述美、表达美,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十八岁以前,人格的形成和形成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十八岁以后,人格将相对稳定和成熟。八岁到十四岁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人格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美术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描述美,表达美
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统一。无论是什么样的美哪种美,只要被理解和发现,它就可以通过画笔来描述和表达。身为一名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课外教育。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观察和体验自然美和社会美。组织学生爬山,体验山的美景,组织学生玩水,体验水的美景,组织学生参观田间的农场主,看到农民的叔叔的土地,看到工人叔叔盖楼,体验劳动的美,引导学生发现长处和优势,理解感悟他人的美,引导学生把体会和感悟到的美感用画笔描述和表达出来。这样的美术作品更真实、更生动、更鲜活也更能陶冶人的情操。
二、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对学生书本知识的灌输和解释。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了许多学者型和理论型人才,却缺少了具备操作能力强的高级技工。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存在偏差。美术教育亦是如此。斯通造化、随同而行是美术中“术”的内涵。“术”乃运也、动也,包括心动、脑动、手动。因此,我们美术教师要利用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事物的感悟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一样,动手实践能力的形成也有其重要的“黄金期”。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实践动手能力的形成也有其重要的黄金时期。八到十四岁同样也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美术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黄金时期,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没有想象的教育是一潭死水的教育。没有创造的教育是没有发展的教育。想象是社会发展的翅膀,创造是民族进步的车轮。美术学科本身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和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空间,利用新的美术教育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此外,美术教师应抓住一切时机,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美术教学实践中去。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错误中成长。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要做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交流与讨论。以头脑风暴为例,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去户外写生,平时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画笔把其描述出来。在直接观察体验和描写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联想,挖掘自身的想象力,赋予景物以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我们教师不再给予描写对象以千篇一律或刻板、统一主题思路,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绘画方向和情感表达。
另一方面,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使学生在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借鉴和吸纳彼此的长处和优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互相学习及协作意识。
四、我们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绘画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进行“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技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犹如,近年来的信息媒体教育。借助信息媒体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下教育教学中的一种高效、实用型的教学手段。通过数字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中央控制系统、投影仪和音响设备以及计算机等的教学设备,结合运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教学软件,形成了图片、文字、声音、声情并茂并具有活动影像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五、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情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有效
我们教师利用投影仪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产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并不断地掌握和接受更多的新知识的技能。这样的教学,将会使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讲解、师范和提示,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多角度地表达情感和情绪,可以接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贾萍.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J].新课程(上),2016(10).
[2]王建宁. 美术教育的意义[J].汉字文化,2018(03).
关键词:小学美术;表达美;实践;想象力;创造力;艺术熏陶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现美、寻找美、描述美、表达美,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十八岁以前,人格的形成和形成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十八岁以后,人格将相对稳定和成熟。八岁到十四岁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人格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美术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描述美,表达美
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统一。无论是什么样的美哪种美,只要被理解和发现,它就可以通过画笔来描述和表达。身为一名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课外教育。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观察和体验自然美和社会美。组织学生爬山,体验山的美景,组织学生玩水,体验水的美景,组织学生参观田间的农场主,看到农民的叔叔的土地,看到工人叔叔盖楼,体验劳动的美,引导学生发现长处和优势,理解感悟他人的美,引导学生把体会和感悟到的美感用画笔描述和表达出来。这样的美术作品更真实、更生动、更鲜活也更能陶冶人的情操。
二、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对学生书本知识的灌输和解释。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了许多学者型和理论型人才,却缺少了具备操作能力强的高级技工。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存在偏差。美术教育亦是如此。斯通造化、随同而行是美术中“术”的内涵。“术”乃运也、动也,包括心动、脑动、手动。因此,我们美术教师要利用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事物的感悟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一样,动手实践能力的形成也有其重要的“黄金期”。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实践动手能力的形成也有其重要的黄金时期。八到十四岁同样也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美术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黄金时期,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没有想象的教育是一潭死水的教育。没有创造的教育是没有发展的教育。想象是社会发展的翅膀,创造是民族进步的车轮。美术学科本身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和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空间,利用新的美术教育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此外,美术教师应抓住一切时机,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美术教学实践中去。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错误中成长。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要做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交流与讨论。以头脑风暴为例,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去户外写生,平时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画笔把其描述出来。在直接观察体验和描写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联想,挖掘自身的想象力,赋予景物以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我们教师不再给予描写对象以千篇一律或刻板、统一主题思路,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绘画方向和情感表达。
另一方面,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使学生在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借鉴和吸纳彼此的长处和优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互相学习及协作意识。
四、我们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绘画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进行“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技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犹如,近年来的信息媒体教育。借助信息媒体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下教育教学中的一种高效、实用型的教学手段。通过数字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中央控制系统、投影仪和音响设备以及计算机等的教学设备,结合运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教学软件,形成了图片、文字、声音、声情并茂并具有活动影像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五、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情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有效
我们教师利用投影仪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产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并不断地掌握和接受更多的新知识的技能。这样的教学,将会使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讲解、师范和提示,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多角度地表达情感和情绪,可以接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贾萍.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J].新课程(上),2016(10).
[2]王建宁. 美术教育的意义[J].汉字文化,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