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科课堂教学

【作者】 陈 梅

【机构】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胜利小学


【正文】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在努力学习并实践着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懂得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其课堂教学注重指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自主、合作、探究地开展学习,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如何使问题教学更着眼与学生的成长,着眼与学生的未来,广大小学教师都在兢兢业业地探索着、实践着、总结着。
  一、问题教学法的意义
  “问题”为主线,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教学法,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而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科课堂教学的优势已日渐凸显,成为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重要形式,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新兴的问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行为为特征的。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搭建了互动交流、合作探索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及魅力,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主动思考与学习,阅读和理解、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科课堂教学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标志。新兴问题教学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与锻炼。
  二、以“问题”为主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施问题教学法着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问题活动,首先要使学生敢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已是一句至理名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上“教师权威”“师道尊严”的压抑,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善提问”“不敢提问”。为让学生在好奇的探索中产生问题,要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多问、善问,以强化问题意识。如教学《鸟的天堂》最后一个自然段:看到这一情境,我们也情不自禁地与作者一起赞叹道――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看书中的这句话,再自己读读,你发现了什么?有的说:我发现了这句话中有两个鸟的天堂。有的说: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却没有?……是呀?老师也挺纳闷,这到底是为什么?把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你们也来当一次老师,一会儿告诉我好吗?这里是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老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这就意味着探究性问题教学顺利的叩开语文学科的大门,成功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主动地学习。在《鸟的天堂》这课文,齐读课题,当“鸟的天堂”这四个字映入你的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些什么问题?有的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有的问:“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有的问:课文是把什么称为“鸟的天堂”的?为什么要把它称为“鸟的天堂”呢?有的问:鸟儿在“天堂”里是怎样生活的?……教学伊始,我就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质疑问难,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3.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来自主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在初读课文《鸟的天堂》后,我会问学生:你们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们抢着回答:我读懂了那株榕树长得很茂盛……我明白了那株榕树上栖息着很多很多的鸟……我知道了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去了两次鸟的天堂……我又问:大家读懂的内容可真多,这说明大家读书都非常认真,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这儿为什么是鸟的天堂?这到底有多少只鸟?有的学生说:为什么说“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在写作上用了什么好的方法?……这里我没有向学生交代这节课要去学什么或要学会什么,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把学生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地位。为学生走向主体性,走向自主做了潜移默化的诱导。这样,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科课堂教学注意要点
  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科课堂教学,必须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母语学习规律,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1.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及多样性
  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与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机动性,丰富多样性有着相当的联系。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启发、活泼有序的互动、开放自然的交流等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调控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
  由于小学生学习自控力相对弱化,在课堂探究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行为,分散学习注意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改变教学策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控制学生学习状态,优化学习效果。
  3.注意问题提出与解决的时效性
  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科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在充分发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引导学生把握提出问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程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为了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师教学过程,更是为了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使他们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长,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将来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梓权.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学习指导.广西教育出版社
  [2]广西教育增刊.广西教育出版社
  [3]晋桂双等.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