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述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德育的全过程

【作者】 景红旗

【机构】 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第一民族小学


【正文】摘 要:学校德育教育对学校发展以及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其学校德育教育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学校以及学生的进步,我国的发展正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再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就很大,由此就要求在进行学校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其中,加强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下文主要就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德育教育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德育教育;全过程
  一、当前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数量轻质量管理
  量化管理进入学校并没有什么错,但一些学校的学校德育教育干部却将其发挥到了极致。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看班上的优秀率、及格率、达标率,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看写的教案厚不厚,写了多少页,政治学习评先进,看的笔记抄了多少字,字迹工整不工整,学校德育教育干部年终写总结,大多要数一数自己这一年组织了多少次评优课,听了多少节推广课。这些学校德育教育干部将不能量化的也要量化,将不该量化的硬要量化,使教师们产生了抵触情绪。
  (2)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课堂教学仍是把传授陈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限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认识能力培养,而忽视合作、交往等行为的养成;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忽视学生的综合评价。
  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德育教育的全过程
  1.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心理及思想的提升,就应该积极提升教育的质量,不断进行课堂的创新,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新一代的优秀接班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因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方面较多,需要教师以及学校进行从长记忆。不断推动教育的进步,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时,应该注意其教学的完整性以及协同的意义,并积极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列入重点工作中来,与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同一部署,并且对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也要加强关注,强化教育的线路,学院应将教育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并且要积极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增强教学工作的时效性,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明显升高,要求老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工作,加强政治课的有效性,学院对党政团学组织干部组织、协调、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明确要求和考核评价,切实保证党政团学组织做到有机分工,形成有效合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业余党校、业余团校等形式和学生社团、心理健康中心等平台,以及新媒体渠道,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2.专业教育强化技能
  学院多维度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学校德育教育的全过程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开展政校企合作,完善“行业、企业、专业相衔接设置专业,岗位、能力、课程相衔接开发课程,政府、学校、企业相衔接建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三个三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课程,编写出版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程改革成效显著。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实施“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工学交替为途径,理论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任务驱动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改革考试模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根据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同时,探索以证代考、以做代考、以赛代考的成绩评定方式。
  三、人文教育提升素养
  学院重视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通过课堂、活动、环境等多种渠道,着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开设人文课程,提升人文素质。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开设人文素质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同时,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和专业发展的实际,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进人文课程之中,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创新、创业、创优的热情。丰富文化活动,实施素质拓展。学院大力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情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砥砺品行,提高人文素养。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与职业素质要求,成立了30余个学生团体;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活动,为学生培养个性和专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结束语:
  国家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国家对全面人才的需求,想要提升学生的素质,顺应国家的要求,就应该将培养全面人才的方针进行落实,就要求学校要积极进行学校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融入进素质教育理念,促使学校素质教育的生成,提升教育的质量,促使全面人才的生成,不断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所需人才。上文已经对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德育教育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及讨论,希望能够对培养全面人才有所帮助,推动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学校德育教育务必去“行政化”和“形式化”[J].万丽.中国教育学刊.2015(12)
  [2]运用法治思维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J].马书臣.中国高等教育.2015(22)
  [3]构建就业工作体系实现高质量就业[J].张振飞.中国高等教育.2015(23)
  [4]国外高校学业辅导制度经验与借鉴[J].吕萍,朱丽军.中国高等教育.2015(23)
  [5]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激活现代学徒制活力[J].梁小红.中国高等教育.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