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教学设计

【作者】 付 涛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正文】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艾滋病病毒及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3、了解艾滋病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能力目标
  1、学会进行资料搜集和文献查阅,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
  2、培养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进行研究性学习。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向周围的人们宣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正确认识到艾滋病疫情现状的严峻性,意识到防艾工作的急迫性。
  2、学会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关爱他们,消除歧视。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洁身自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HIV病毒侵染人体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课前搜集与艾滋病相关的资料,如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现状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PPT黑色字幕显示:引用中国第一位主动公布自己感染了HIV的女大学生朱力亚的《艾滋女生的日记》的一段话“我永远也忘不了2004年4月3日这一天。我永远记得这一天我听到了自己生命的枝条清晰断裂的声音,感觉到了自己的生命正被一种力量连根拔起。我这个只有22岁的生命,从此开始失去土壤、阳光、水和空气,无所依托。”
  PPT展示艾滋病患者的照片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一个词来描述艾滋病患者内心的感受。
  生:恐惧、悲伤、可怕、危险、可怜、绝望……
  师:那么艾滋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艾滋病那令人恐惧的面纱。
  2、讲授新课
  (一)认识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
  下面请观看视频——艾滋病的发现与由来。
  播放视频《艾滋病的发现与由来》(大约3分钟左右)
  师:视频的后半段为我们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导致艾滋病的罪魁祸首——HIV病毒。下面我们来学习下HIV病毒致病的过程。HIV入侵人体后,其表面的糖蛋白会识别T淋巴细胞,随后病毒将自己的遗传物质RNA注入到T细胞内,然后利用自己的RNA为模版,合成一段DNA序列,再将该DNA整合到T细胞的染色体DNA中,借此保护自己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接下来再利用T细胞内的原料合成新的R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新的病毒。病毒越来越多,而T细胞不断被瓦解,人的免疫系统也逐渐被破坏,直到完全失去作用。”那么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是否就可以认为患上艾滋病呢?学生
  活动(一):
  请阅读导学案上资料分析(一),思考相关问题,并与同组的同学交流。(3分钟左右)
  生:展示讨论的结果。
  1、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展示标准答案。
  2、【HIV阴性】说明从人体内检测不到HIV抗体,该结果能不能确定没有感染HIV?
  不能。因为在感染了HIV到血液中能检测出病毒抗体的这一段时期被称窗口期,如果在窗口期检测,则无法测出抗体,但是体内的病毒在大量增殖。(PPT展示感染到患病的3阶段) 
  3、结合HIV和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试说明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HIV入侵后与人体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细胞,使免疫调节功能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使免疫系统瘫痪,监控、防卫和清除功能瓦解,最终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
  4、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是什么?
  往往死于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师:了解了以上知识以后,同学们应该已经知道了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了,现在我们做个小测试。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小试牛刀的选择题,并尝试利用题中信息回答拓展一与拓展二。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
  PPT展示三种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师:请同学们辨析导学案中列出的9种情况,哪些会感染艾滋病?
  生:学生回答。
  师: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那么蚊虫叮咬为什么也不会传播呢?因为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那么感染了HIV的女性一定会将病毒传给孩子吗?不使用抗病毒药物时,艾滋病通过母婴自然传播的概率约为30%。合理、适量的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将HIV母婴传播的概率降低至7-10%,甚至更低。
  师:现在我们对HIV病毒的传播途径已经十分明确了,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该如何预防呢?
  生: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不去不规范场所输血、不沾染毒品、要洁身自好……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正确,对青少年而言预防艾滋最关键的就是洁身自好,珍爱生命!
  (三)艾滋病在中国的现状
  师: 下面我们来看下艾滋病在中国的现状。观看视频:艾滋病在中国的发展。(2分钟左右)
  师:所以不仅要做到洁身自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交友,抵制各种诱惑也很重要。
  (四)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
  提出倡议:在学习了今天这堂课之后,如果你愿意向身边的朋友宣传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履行“抵抗艾滋,从我做起”,关注艾滋病人,那么请你也带上红丝带。我们用庄严的宣誓结束今天的课程。
  师生共同宣誓:
  我志愿成为抗击艾滋病的一员,主动了解艾滋病的相关信息,保护自己,与朋友、家人分享知识和经验,积极向社会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关爱和支持受艾滋病影响的患者和家庭,与伙伴们携起手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共同抗击艾滋病!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反思
  在导入环节,巧妙地运用了艾滋女生朱力亚日记中的一段话,快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同情,进入主题;在最后情感的升华阶段,倡议学生佩戴红丝带,一起宣誓积极参与艾滋病预防工作,使整个课堂达到高潮。让学生了解了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例如:感染HIV到发病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窗口期的概念、艾滋病在我国的现状等,教学环节设置合理,视频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准备较为充分,切合主题, 整个课堂完整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