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江 喜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王岗镇玉皇庙小学)
【正文】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小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是一线教师不断探究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不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更要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实际上,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打破既定的思维方式,对一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提出具有多样性的和跨越性的新见解,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设想。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此,笔者特提出如下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革创新
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教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不断用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我们不仅要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还要努力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要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学生获得发展。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大胆改革,不断提高,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克服教改中的盲目性。
比如下图让学生很快数出有多少颗五星:
一种方法是:1个5,2个5,3个5;另一种方法是:1个3,2个3,3个3,4个3,5个 3。引导学生进行这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就为后边学习积累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更多的是促使学生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以及数学思考习惯的经验。
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不断进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二、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我们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更新教学观念的措施如:(1)过程暴露观点。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应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寻找解题途径的方法等,准确、鲜明地展示给学生;(2)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率的反馈与个别化矫正性的帮助。另外还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如:(1)大纲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既不能超越范围的要求,也不可超越知识层次的要求。(2)目标体系意识。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要清楚,便于检测、评价。(3)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指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后进生的参与。
例:有一批零件,甲独做6小时完成,乙独做8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了24个,那么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师生合作共同分析:设总工作量为1,则甲每小时完成■,乙每小时完成■,甲比乙每小时多完成(■-■),二人合做时每小时完成(■+■)。因为二人合做需要[1÷(■+■)]小时,在这个时间内,甲比乙多做了24个零件,所以每小时甲比乙多做:24÷[(■+■)]=7(个),接下来即可计算出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即:7÷(■-■)=168(个)
解法一:24÷[(■+■)]=7(个),7÷(■-■)=168(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168个。
经过师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上面这道题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乙的工作量之比为:■:■=4:3,由此可知,甲比乙多完成总工作量的■=■,所以,这批零件共有:24÷■=168(个)
解法二:■=■,24÷■=168(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168个。
三、重视反思总结,积累经验方法
反思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探究性,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训练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能力。加强各科知识的串联,利用学生较好的观察力、记忆力,进行类比、概括、猜想,探究问题的答案,总结学习体验和感受,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下转第106页)(上接第126页)策略,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从而促使他们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方法和策略有很多,例如:(1)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学习档案内容可丰富多样。引导学生对听课后的反思,从教师的讲解中得到思考问题的好方法,变换角度,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供具有反思性的见解。(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失败的教训等。(3)指导学生学会解题反思的方法,如对解答问题后结论正确性的检验或提出新的疑问,进一步考虑问题的题设的完备性及结论的准确性;容易解错的习题,好的习题解法,这道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或更佳解法;能否对问题的题设和结论进行变式,能否把当前的命题推广到一般情况,总结出一般结论。
例:爷爷有16%的红糖水50克,(1)要把它稀释成10%的红糖水,需加水多少克?(2)若要把它变成30%的红糖水,需加红糖多少克?
解:(1)需要加水多少克?50×16%÷10%-50=30 (克)
(2)需要加红糖多少克?50×(1-16%)÷(1-30%)-50=10(克)
答:(1)需要加水30克;(2)需要加红糖10克。
像上面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先动手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推断,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使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学习方法得以巩固,而且还能激发学习兴趣。
四、加强教研科研,提高素质能力
数学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没有科研能力,就永远不会成为高水平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育科研工作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将教育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就能够将科研中的新方法,新观念与教学结合,就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新课标要求我们创新教育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要创新教育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靠谁?靠教师,靠科研能力!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就没有创新的教育教学,就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想在数学教学中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就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尽快使自己成为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师。因此,课余时间我们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尽可能地多去听一些知明度较好的老师所上的示范课、优质课和观摩课,以便学习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教师只有与时俱进,自觉地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地实践探索,对所从事的数学教学不断反思改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终能探索、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方法和手段,那么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革创新
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教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不断用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我们不仅要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还要努力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要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学生获得发展。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大胆改革,不断提高,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克服教改中的盲目性。
比如下图让学生很快数出有多少颗五星:
一种方法是:1个5,2个5,3个5;另一种方法是:1个3,2个3,3个3,4个3,5个 3。引导学生进行这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就为后边学习积累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更多的是促使学生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以及数学思考习惯的经验。
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不断进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二、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我们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更新教学观念的措施如:(1)过程暴露观点。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应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寻找解题途径的方法等,准确、鲜明地展示给学生;(2)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率的反馈与个别化矫正性的帮助。另外还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如:(1)大纲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既不能超越范围的要求,也不可超越知识层次的要求。(2)目标体系意识。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要清楚,便于检测、评价。(3)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指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后进生的参与。
例:有一批零件,甲独做6小时完成,乙独做8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了24个,那么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师生合作共同分析:设总工作量为1,则甲每小时完成■,乙每小时完成■,甲比乙每小时多完成(■-■),二人合做时每小时完成(■+■)。因为二人合做需要[1÷(■+■)]小时,在这个时间内,甲比乙多做了24个零件,所以每小时甲比乙多做:24÷[(■+■)]=7(个),接下来即可计算出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即:7÷(■-■)=168(个)
解法一:24÷[(■+■)]=7(个),7÷(■-■)=168(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168个。
经过师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上面这道题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乙的工作量之比为:■:■=4:3,由此可知,甲比乙多完成总工作量的■=■,所以,这批零件共有:24÷■=168(个)
解法二:■=■,24÷■=168(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168个。
三、重视反思总结,积累经验方法
反思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探究性,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训练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能力。加强各科知识的串联,利用学生较好的观察力、记忆力,进行类比、概括、猜想,探究问题的答案,总结学习体验和感受,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下转第106页)(上接第126页)策略,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从而促使他们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方法和策略有很多,例如:(1)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学习档案内容可丰富多样。引导学生对听课后的反思,从教师的讲解中得到思考问题的好方法,变换角度,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供具有反思性的见解。(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失败的教训等。(3)指导学生学会解题反思的方法,如对解答问题后结论正确性的检验或提出新的疑问,进一步考虑问题的题设的完备性及结论的准确性;容易解错的习题,好的习题解法,这道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或更佳解法;能否对问题的题设和结论进行变式,能否把当前的命题推广到一般情况,总结出一般结论。
例:爷爷有16%的红糖水50克,(1)要把它稀释成10%的红糖水,需加水多少克?(2)若要把它变成30%的红糖水,需加红糖多少克?
解:(1)需要加水多少克?50×16%÷10%-50=30 (克)
(2)需要加红糖多少克?50×(1-16%)÷(1-30%)-50=10(克)
答:(1)需要加水30克;(2)需要加红糖10克。
像上面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先动手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推断,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使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学习方法得以巩固,而且还能激发学习兴趣。
四、加强教研科研,提高素质能力
数学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没有科研能力,就永远不会成为高水平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育科研工作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将教育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就能够将科研中的新方法,新观念与教学结合,就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新课标要求我们创新教育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要创新教育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靠谁?靠教师,靠科研能力!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就没有创新的教育教学,就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想在数学教学中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就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尽快使自己成为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师。因此,课余时间我们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尽可能地多去听一些知明度较好的老师所上的示范课、优质课和观摩课,以便学习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教师只有与时俱进,自觉地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地实践探索,对所从事的数学教学不断反思改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终能探索、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方法和手段,那么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