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 李 侃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阳光小学)
【正文】摘 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的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出可操作性强、时效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本文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重点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问题,期望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能有所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性;思考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们只能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但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而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未被真正的尊重,这样的教学状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是非常不利的。对此,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时,应主动的将学生放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的将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充分的发挥出来。以下是笔者对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仅供参考。
一、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信
1、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且通过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如果学生能对某一数学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与记忆力都会大幅度提升。鉴于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之时,要善于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巧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之时,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小明去超市买东西的场景,货架上的铅笔是0.99元,洗衣粉是19.99元,拖鞋是38.6元等,学生们看到这些小数之后,都产生了极强的好奇心,为什么这样表示呢?此时正是学生对新知感兴趣之时,也正是教师导入新知的契机。
2、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信
学生对某事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做某事的成果。鉴于此,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都至关重要,最关键的是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对于班级中学生们的点滴进步要表扬,对于学生的退步,不要去批评或苛责学生,而是要鼓励,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信会逐渐形成。比如在计算99+1×3时,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直接按照顺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是300元,当学生意识到错误之后,非常担心教师责怪自己,对此,教师要掌握学生此心理,给予学生自己改正的机会。同时,还要告诉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及时改正都是教师心目中的优秀学生。”这样当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保护与尊重之时,便会逐渐树立坚定的学习自信。
二、 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与构建的空间
1、 学会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
数学科目中所有的知识点都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新知之前,应引导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将新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找出来,促使学生养成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的《正数与负数》之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加法与减法的知识点,按照此学习思路去理解正数与负数知识点,之后教师再加以点拨,便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2、 巧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构建过程
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的知识点,巧妙的设计出多元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情境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的《圆的认识》之时,教师可以先将圆的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其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们将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找出来,这时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找出了较多的圆形物体,比如:杯子、圆镜子、洗脸盆、盘子等,学生通过举例子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对知识点的深刻记忆与理解,还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鉴于此,只要教师善于给学生留出留白空间,便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构建知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喜欢表扬的语言或者鼓励的语言。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之时,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科目,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具有较敏捷的思维。此外,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多为小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留足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得到多种答案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想。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都在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师要依据实际的教学状况,从切合的角度出发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乐于创新的习惯,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梅.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6(08).
[2] 刘冬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尊重[J].知音励志.2016(2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性;思考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们只能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但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而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未被真正的尊重,这样的教学状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是非常不利的。对此,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时,应主动的将学生放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的将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充分的发挥出来。以下是笔者对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仅供参考。
一、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信
1、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且通过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如果学生能对某一数学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与记忆力都会大幅度提升。鉴于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之时,要善于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巧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之时,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小明去超市买东西的场景,货架上的铅笔是0.99元,洗衣粉是19.99元,拖鞋是38.6元等,学生们看到这些小数之后,都产生了极强的好奇心,为什么这样表示呢?此时正是学生对新知感兴趣之时,也正是教师导入新知的契机。
2、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信
学生对某事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做某事的成果。鉴于此,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都至关重要,最关键的是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对于班级中学生们的点滴进步要表扬,对于学生的退步,不要去批评或苛责学生,而是要鼓励,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信会逐渐形成。比如在计算99+1×3时,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直接按照顺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是300元,当学生意识到错误之后,非常担心教师责怪自己,对此,教师要掌握学生此心理,给予学生自己改正的机会。同时,还要告诉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及时改正都是教师心目中的优秀学生。”这样当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保护与尊重之时,便会逐渐树立坚定的学习自信。
二、 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与构建的空间
1、 学会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
数学科目中所有的知识点都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新知之前,应引导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将新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找出来,促使学生养成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的《正数与负数》之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加法与减法的知识点,按照此学习思路去理解正数与负数知识点,之后教师再加以点拨,便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2、 巧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构建过程
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的知识点,巧妙的设计出多元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情境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的《圆的认识》之时,教师可以先将圆的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其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们将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找出来,这时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找出了较多的圆形物体,比如:杯子、圆镜子、洗脸盆、盘子等,学生通过举例子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对知识点的深刻记忆与理解,还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鉴于此,只要教师善于给学生留出留白空间,便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构建知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喜欢表扬的语言或者鼓励的语言。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之时,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引导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科目,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具有较敏捷的思维。此外,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多为小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留足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得到多种答案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想。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都在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师要依据实际的教学状况,从切合的角度出发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乐于创新的习惯,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梅.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6(08).
[2] 刘冬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尊重[J].知音励志.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