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有关神经递质的几个疑惑
【作者】 1、彭俊红 2、纪 磊
【机构】 (1.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2.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正文】 1、问题提出
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在讲述神经递质的作用时,教材这样表述:“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笔者有如下几个疑惑: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去何去何从?神经递质又是如何作用于肌肉或者腺体的?
2、几点疑惑
2.1神经递质的“归宿”
神经递质,简称“递质”(neurotransmitter),是在神经元、肌细胞或感受器间的化学突触中充当信使作用的特殊分子。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和感觉系统的各个角落都有分布,是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一环。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的简单分子,包括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肽类等30多种物质。最常见的神经递质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脑中最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谷氨酸、GABA、甘胺酸、5-HT、多巴胺等。
神经递质根据功能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按照作用后果可分为离子型(Ionotropic)和代谢型(Metabotropic)两类。其中离子型受体按照电位变化可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类。
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通过两个途径中止:一是再回收抑制,即通过突触前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贮存于囊泡;另一途径是酶解,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迅速被酶分解,否则干扰下一兴奋或抑制的传递:如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被胆碱酯酶水解成胆碱和乙酸。去甲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并发挥生理作用后,一部分被血液循环带走,再在肝中被破坏失活;另一部分在效应细胞内由儿茶酚胺内由儿茶酚胺位甲基移位酶和单胺氧化酶的作用而被破坏失活;但大部分是由突触前膜将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回收到突触前膜处的轴浆内并重新加以利用。多巴胺的失活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相似,它也是由儿茶酚胺氧位甲基移位酶和单胺氧化酶的作用而被破坏失活.突触前膜敢能再摄取多巴胺加以重新利用.5-羟色胺的失活也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相似,单胺氧化酶等能使5-羟色胺降解破坏,突触前膜也能再摄取5-羟色胺加以重新利用.氨基酸递质在发挥作用后,能被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再摄取而失活.肽类递质的失活是依靠酶促降解,例如通过氨基肽酶、羧基肽酶和一些内肽酶的降解而失活。
综上所述,神经递质“归宿”为被分解或灭活或者回收。
2.2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或者腺体
图3 神经-肌肉突触
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在讲述神经递质的作用时,教材这样表述:“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笔者有如下几个疑惑: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去何去何从?神经递质又是如何作用于肌肉或者腺体的?
2、几点疑惑
2.1神经递质的“归宿”
神经递质,简称“递质”(neurotransmitter),是在神经元、肌细胞或感受器间的化学突触中充当信使作用的特殊分子。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和感觉系统的各个角落都有分布,是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一环。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的简单分子,包括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肽类等30多种物质。最常见的神经递质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脑中最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谷氨酸、GABA、甘胺酸、5-HT、多巴胺等。
神经递质根据功能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按照作用后果可分为离子型(Ionotropic)和代谢型(Metabotropic)两类。其中离子型受体按照电位变化可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类。
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通过两个途径中止:一是再回收抑制,即通过突触前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贮存于囊泡;另一途径是酶解,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迅速被酶分解,否则干扰下一兴奋或抑制的传递:如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被胆碱酯酶水解成胆碱和乙酸。去甲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并发挥生理作用后,一部分被血液循环带走,再在肝中被破坏失活;另一部分在效应细胞内由儿茶酚胺内由儿茶酚胺位甲基移位酶和单胺氧化酶的作用而被破坏失活;但大部分是由突触前膜将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回收到突触前膜处的轴浆内并重新加以利用。多巴胺的失活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相似,它也是由儿茶酚胺氧位甲基移位酶和单胺氧化酶的作用而被破坏失活.突触前膜敢能再摄取多巴胺加以重新利用.5-羟色胺的失活也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相似,单胺氧化酶等能使5-羟色胺降解破坏,突触前膜也能再摄取5-羟色胺加以重新利用.氨基酸递质在发挥作用后,能被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再摄取而失活.肽类递质的失活是依靠酶促降解,例如通过氨基肽酶、羧基肽酶和一些内肽酶的降解而失活。
综上所述,神经递质“归宿”为被分解或灭活或者回收。
2.2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或者腺体
图3 神经-肌肉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