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求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途径 ——社团活动的作用
【作者】 马万里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三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面对社团活动日渐活跃的现状,学校方面如何通过社团作用提升学生环保意识,便成为多数研究者关注的话题之一。文章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涵义及特征作出了初步的认识,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学生社团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学生社团活动在社区中的教育功能。最后,对实施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提出了四项原则。
关键词:学生;环保意识;社团活动
1、引言
其一,社团环保活动的建设与发展方面的研究。徐晶在《辽宁省高校社团环保活动建设与发展研究》中,从社团环保活动发展现状出发,提出社团环保活动的重要性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传统的经验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团环保活动的发展,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从而加强社团环保活动的建设与发展。刘杨在《高校学生社团环保活动建设与发展研究》中重点将社团环保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将高校社团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提出的这些建议比较深刻,但是有些观点和看法缺少实践性。
其二,大学生社团环保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方面的研究。孙晓华在《大学生社团环保活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提出高校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有待提高,要提供实践平台,帮助学生社团环保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教师和高校工作人员一起加入到社团环保活动建设的团体中,用多种方法促进社团环保活动的发展。刘晓亮在《关于高校社团环保活动建设的几点思考》中提出社团环保活动要明确自身的定位,避免出现学生道德意识的真空区,在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呵护下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大学生社团环保活动的建设和发展要依靠多方面的支持,不仅靠学校,而且也需要社会和学生的支持,才能更好发展。
其三,社团环保活动的作用方面的研究,王晶在《论社团环保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中表示学生社团环保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 提高学生抵御西方腐朽落后思想的能力。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信念, 把握时代脉搏, 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文化品味。高校学生社团环保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社团环保活动自身的独特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利用大学生社团环保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
2、社团活动建设对学生环保意识提升的价值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学生环保意识提升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学术界关于环保意识提升的研究主要有: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环保意识提升培育的研究、大学生环保意识提升缺失问题的研究及对策建议等。
其一,关于高职院校师范生的环保意识提升的相关研究方面,郝佳在《高师院校师范生环保意识现状研究—以Y大学为例》中表示,环保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是高师院校师范生环保意识提升缺失的主要原因,要积极打造有环保气息的校园,改革师范生环保课程的设置。
其二,关于师范生自身关于环保意识提升的要求。在英国,师范院校开设了《教师道德修养》课程,要求师范生结合所在社区对教师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团结协作能力等。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师范教育的目标绝不是造就‘教书匠’,而是要造就堪为人师的教育家,而师范教育最重要的则是文化熏陶。素质教育对师范生环保意识提升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
其三,关于环保意识提升的培养模式研究,从现有的主要的培育模式看主要是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提升的培育和就业教育。如李科利认为大学生环保意识提升的培养偏显性的环保意识提升培养,职业道德等隐性的环保意识提升略显不足。但环保意识提升培养中有很多是隐形部分的,却支撑着外在的显性因素,师范生环保意识提升是师范生从教的核心竞争力。
3 、社团活动建设对现今环保教育研究的研究影响
其一,重视理论研究,轻实证研究。部分文章缺少经验材料的支持,研究者往往是参阅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这些研究往往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和主观性。
其二,重对学校和社团本身的研究,轻从学生主题角度的研究。大学生社团环保活动建设应该包括学校、社会、学生个人三方面。而且学生之间的朋辈教育对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将朋辈教育运用在社团环保活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之间形成更良性的互动和监督效果,比起老师教学生学,朋辈教育或许更加适合现代大学生,也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尝试。研究者往往只是做一些实践调查进行主观性的分析,这些研究比较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一些研究结果缺乏新意。
本论文创新之处在于,力求从学生主体出发,通过实证调查,取得一手材料,旨在研究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朋辈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素养培育尤其是未来环保意识提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J]. 张新民. 才智. 2016(01)
[2]中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J]. 慕子怡. 学周刊. 2016(33)
[3]论中学生社团活动对学生自主成长的作用[J]. 朱雪玲. 南方论刊. 2016(05)
关键词:学生;环保意识;社团活动
1、引言
其一,社团环保活动的建设与发展方面的研究。徐晶在《辽宁省高校社团环保活动建设与发展研究》中,从社团环保活动发展现状出发,提出社团环保活动的重要性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传统的经验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团环保活动的发展,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从而加强社团环保活动的建设与发展。刘杨在《高校学生社团环保活动建设与发展研究》中重点将社团环保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将高校社团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提出的这些建议比较深刻,但是有些观点和看法缺少实践性。
其二,大学生社团环保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方面的研究。孙晓华在《大学生社团环保活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提出高校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有待提高,要提供实践平台,帮助学生社团环保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教师和高校工作人员一起加入到社团环保活动建设的团体中,用多种方法促进社团环保活动的发展。刘晓亮在《关于高校社团环保活动建设的几点思考》中提出社团环保活动要明确自身的定位,避免出现学生道德意识的真空区,在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呵护下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大学生社团环保活动的建设和发展要依靠多方面的支持,不仅靠学校,而且也需要社会和学生的支持,才能更好发展。
其三,社团环保活动的作用方面的研究,王晶在《论社团环保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中表示学生社团环保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 提高学生抵御西方腐朽落后思想的能力。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信念, 把握时代脉搏, 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文化品味。高校学生社团环保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社团环保活动自身的独特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利用大学生社团环保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
2、社团活动建设对学生环保意识提升的价值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学生环保意识提升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学术界关于环保意识提升的研究主要有: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环保意识提升培育的研究、大学生环保意识提升缺失问题的研究及对策建议等。
其一,关于高职院校师范生的环保意识提升的相关研究方面,郝佳在《高师院校师范生环保意识现状研究—以Y大学为例》中表示,环保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是高师院校师范生环保意识提升缺失的主要原因,要积极打造有环保气息的校园,改革师范生环保课程的设置。
其二,关于师范生自身关于环保意识提升的要求。在英国,师范院校开设了《教师道德修养》课程,要求师范生结合所在社区对教师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团结协作能力等。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师范教育的目标绝不是造就‘教书匠’,而是要造就堪为人师的教育家,而师范教育最重要的则是文化熏陶。素质教育对师范生环保意识提升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
其三,关于环保意识提升的培养模式研究,从现有的主要的培育模式看主要是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提升的培育和就业教育。如李科利认为大学生环保意识提升的培养偏显性的环保意识提升培养,职业道德等隐性的环保意识提升略显不足。但环保意识提升培养中有很多是隐形部分的,却支撑着外在的显性因素,师范生环保意识提升是师范生从教的核心竞争力。
3 、社团活动建设对现今环保教育研究的研究影响
其一,重视理论研究,轻实证研究。部分文章缺少经验材料的支持,研究者往往是参阅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这些研究往往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和主观性。
其二,重对学校和社团本身的研究,轻从学生主题角度的研究。大学生社团环保活动建设应该包括学校、社会、学生个人三方面。而且学生之间的朋辈教育对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将朋辈教育运用在社团环保活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之间形成更良性的互动和监督效果,比起老师教学生学,朋辈教育或许更加适合现代大学生,也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尝试。研究者往往只是做一些实践调查进行主观性的分析,这些研究比较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一些研究结果缺乏新意。
本论文创新之处在于,力求从学生主体出发,通过实证调查,取得一手材料,旨在研究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朋辈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素养培育尤其是未来环保意识提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J]. 张新民. 才智. 2016(01)
[2]中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J]. 慕子怡. 学周刊. 2016(33)
[3]论中学生社团活动对学生自主成长的作用[J]. 朱雪玲. 南方论刊.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