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总复习方法
【作者】 陈泉宏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漏补缺,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掌握复习的方法,将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方法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之一,为做好复习,要做到: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全面复习,打好基础,理顺初中知识要点以及知识间的结构,逐章节认真复习,认真检测,一般的同学做基础试题,分层次教学过关;真正回到基础中去,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构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大纲要求掌握与理解的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公理、定理,均要督促学生弄懂与掌握.对课本中和《复习大纲》上的好题和重点题,认真讲解并反复过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2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有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有7条线:1.圆的性质;2.直线与圆;3.圆与圆4.角与圆;5.三角形与圆;6.四边形与圆;7.多边形与圆。第四块作图题有2条线:1.作圆及作圆的切线等;2.点的轨迹。此外,要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突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强化变式,让学生早接触到中考命题的热点,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畅所欲言,敢于提出异议,共同讨论,重视情感激励,培养学习数学兴趣。这种归纳总结对基础较好的班级可由师生共同去做,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基础较差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第三阶段是综合复习。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除知识因素、速度因素外,还有更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不但要解决知识问题,还要解决速度问题和心理问题。专题训练得当,可以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运算答题速度,稳定考试心理.正常发挥水平,专题训练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逐步解决问题.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对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五、综合测试,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能力
第四阶段,是考前指导与适应性训练,主要目的是适应考试要求,提高应试技巧。本轮侧重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同时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并重,从而使复习达到良性的循环:知识——能力——知识。细致做好模拟测试,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1)出好或选好试卷,测试试卷要在题量、知识覆盖面、难度、考查知识、重点、各部分知识的比例、分值安排等方面,尽量接近或达到中考试卷的要求。(2)认真评阅试卷,有效的发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材料。(3)做好讲评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巩固。这一阶段,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
总之,方法对了,事半功倍,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越学越有劲,必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复,凌晓牧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2]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
[3]李晓文,王莹着 教学策略[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4]史宁中 《数学课程标准》若干思考[J] 数学通报 2007(5):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方法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之一,为做好复习,要做到: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全面复习,打好基础,理顺初中知识要点以及知识间的结构,逐章节认真复习,认真检测,一般的同学做基础试题,分层次教学过关;真正回到基础中去,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构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大纲要求掌握与理解的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公理、定理,均要督促学生弄懂与掌握.对课本中和《复习大纲》上的好题和重点题,认真讲解并反复过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2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有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有7条线:1.圆的性质;2.直线与圆;3.圆与圆4.角与圆;5.三角形与圆;6.四边形与圆;7.多边形与圆。第四块作图题有2条线:1.作圆及作圆的切线等;2.点的轨迹。此外,要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突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强化变式,让学生早接触到中考命题的热点,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畅所欲言,敢于提出异议,共同讨论,重视情感激励,培养学习数学兴趣。这种归纳总结对基础较好的班级可由师生共同去做,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基础较差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第三阶段是综合复习。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主要因素除知识因素、速度因素外,还有更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不但要解决知识问题,还要解决速度问题和心理问题。专题训练得当,可以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运算答题速度,稳定考试心理.正常发挥水平,专题训练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逐步解决问题.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对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五、综合测试,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能力
第四阶段,是考前指导与适应性训练,主要目的是适应考试要求,提高应试技巧。本轮侧重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同时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并重,从而使复习达到良性的循环:知识——能力——知识。细致做好模拟测试,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1)出好或选好试卷,测试试卷要在题量、知识覆盖面、难度、考查知识、重点、各部分知识的比例、分值安排等方面,尽量接近或达到中考试卷的要求。(2)认真评阅试卷,有效的发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材料。(3)做好讲评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巩固。这一阶段,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
总之,方法对了,事半功倍,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越学越有劲,必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复,凌晓牧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2]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
[3]李晓文,王莹着 教学策略[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4]史宁中 《数学课程标准》若干思考[J] 数学通报 2007(5):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