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作者】 章 伟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给教师驾驭课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由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中学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因此,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是在物理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支持;物理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信息技术对于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让物理课堂教学优质高效,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好奇心, 同时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例如:选修3-3《布朗运动》一节在学习时,由于水分子是微观粒子,在具体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要想观察到这些粒子是很困难的。如果让学生观察了布朗运动实验的现象后,再利用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三维动画描绘出了实验室的实验装置,并对“布朗运动实验”中的水分子碰撞花粉粒进行了模拟演示,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微观物质的存在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花粉粒的运动是由于水分子碰撞的缘故,从而确定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反映,避免学生认为花粉粒运动就是分子运动的错误看法。
  又如在抛体运动的教学中,有关飞机连续投弹,学生难于理解炸弹在空中的排列情况。若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或录相技术拍摄飞机“实际”投弹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飞机投弹,便有利于学生很好地认识物理规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物理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往往少不了演示实验,实验中的现象和过程能直观、清晰、有效的展现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尽人意。而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模拟演示实验的课件,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在选修3-4《机械波》这一章的学习中,由于机械波非常抽象且不便于实验演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教学时通过用波动演示器演示之后,针对学生最难于理解的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质点的振动情况、波的干涉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来演示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在传播时各质点的振动、波的干涉等几个演示动画的过程,演示效果既能动态演示也能静态分析,使学生在学习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是如何运动的,波发生干涉时的加强区、减弱区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质点的运动情况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学习领域,改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物理课堂是封闭式的,教师、教材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泉,而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则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通过网络随地进行物理学习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交流和沟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观察、探究、制作等物理学习与实践活动。所以说,网络拓宽了学生学习领域,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时机。学生不但可以从网络资源中看到、听到各种信息,而且可以利用主题学习网站、博客、QQ、电子邮件等,使课堂探究性学习得到延伸。学生围绕选题,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也可利用电子邮件、BBS论坛等,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种问题。在网络上提出和设计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文字资料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利用网络进行跨时空交流。
  例如:在必修2学习《宇宙航行》一节涉及万有引力理论的实践成就——航天事业的发展时,让学生进行网上冲浪,使之了解中国及至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概况;如何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必将改变学生单一学习模式、大大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
  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方式
  在选修3-2《电磁感应》一节的教学中,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电和磁的多种应用,作为本节课的尾声。学生通过色彩丰富的动态画面,看到了电和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感受到了物理知识广泛的应用前景,体验到了物理学科对时代发展的深远意义,从而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德育效果远远胜过了空洞的说教,也使紧张的学习变得活泼、轻松了。
  利用了信息技术后学生在物理学习的兴趣上、在勤于动脑思考问题方面以及在思维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高于以前,表现在他们爱动脑筋,爱思考问题,更善于提问题。包括一些差生,都敢于质疑,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而且在思维方式上,学生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不仅爱思考,而且还逐渐学会了思考的方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让物理课堂教学优质高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相信通过我们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强大功能必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