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几点做法
【作者】 韩 春
【机构】 (黑龙江省萝北县职业教育中心)
【正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是一个两极分化的存在——喜欢的孩子特比喜欢,不喜欢的孩子特别不喜欢,甚至有的孩子连信息技术课都不爱上。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孩子,因为文化基础比较差,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学科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很多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老师领着孩子上上网,打打游戏而已,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可见,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意义绝不在于领着孩子打打游戏,浏览浏览网页就可以了。职业学校要求我们必须教会孩子实用的、对学习和今后从事社会职业有帮助的简单信息技术,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技能。有部分家长甚至认为“我家孩子上网啥都会,不用学习信息技术了。”课程标准和老师课堂教学内容和孩子、家长的理解相悖,难怪会有学生兴趣盎然地来到信息技术教室,最后却发现老师要求学这学那,并没有多少时间让他们玩儿,由于心理期待的落差过大,种种原因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陷入瓶颈,学生们们逐渐丧失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要多关注趣味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这三个方面相结合创造出的课堂,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适度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是有很大益处的。
一、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我们教材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经常练习,比如《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一课,要求学生在刚刚接触键盘时,能够记住键盘上各个功能键,很多孩子在小学和初中已经接触过键盘,但打字的指法并不规范,这时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练习打字母、打拼音,他们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在这一部分为了激发学生通过练习熟悉键盘的兴趣,不妨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在开始稍微设置一些静止的游戏——练一练、摸一摸,让学生在充分练习后,蒙上眼睛摸一摸,边摸边猜,这个游戏可以同桌交换练习,也可以组内互相监督练习,学生们把简单而枯燥的认识键盘当做了有趣的“摸一摸、猜一猜”小游戏,学习起来兴趣维持的时间特别久。在学生充分熟悉键盘后,可以在设置一些类似“捕鱼”、“射击”之类的动态游戏,让学生通过点击键盘上的字母完成游戏,通过不同的关卡,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现在的一些教育网站也可以找到这类游戏,教师不妨下载下来,拿到课堂上学生边学边玩,效果确实不错。另外这类键盘练习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完成,看看谁通过的关卡最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在你追我赶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提高了使用键盘的能力。
二、开展实用性教学活动,感受学习乐趣
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学习,较初中有了一定的难度,比如
需要学习的《加工音频与视频》、《制作电影片段》等等,需要学生掌握绘图技术、稍复杂的flsh动画制作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一味的只教技术操作要点,而不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就不能够深入理解学习这种技术的乐趣所在,慢慢地就会丧失兴趣。我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增强实用性作为教学要点,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力求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利用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图形变化技能后,要求学生在“三八节”期间为母亲制作一张电子感恩贺卡,在班级内和家长微信群进行交流展示,尽管学生才学了几种简单的操作,但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尊敬和爱,他们仍然很用心的去制作。有的孩子为了使自己的贺卡制作得更精美,主动去预习后面的内容,这比老师督促预习的效果要好得多。还有在学习了《设计精美的书签》这一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给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制作一个书签,并在全班展示,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认真的读了一本书,并结合这本书的内容制作出精美的书签,在班级能交流,有的做的特别精美,我就让他在信息技术课上介绍一下经验,其他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本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如《获取多媒体素材》、《制作特效照片》、《创建电子相册》等,我们在教学时都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乐趣,也体会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开展创新型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
很多老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制图、使用word,学会建立网站就可以了,表面看来是这样,但是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这样的要求:“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学科,它也是一种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名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我们还要适当开展创新型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网页与网站》、《青岛老建筑欣赏》、《让网页动起来》等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把基本操作讲解完,其余的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创造自己的网站和网页,在美化网页、充实网站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一类操作课堂上一般只能完成一部分,我们要把这种创新活动延伸到课堂外,现在家用电脑早已普及,学生在课后可以邀请家长当参谋,或者几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利用节假日完善自己的网页,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当学生遭遇技术性问题时教师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当学生遇到需要个性化理解和完成的问题是时,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种创新活动还要注重延续性,不能一节课就结束,比如可以鼓励学生更新网页,或者为班级创建一份电子周报,。每周添加班级的新动态,学生在不断的创造的探索中,才能体会到持续不断的乐趣。
当然,无论设计哪一类教学活动,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是结合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出富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才能够适时适度,起到应有的作用。在面临现代信息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形势时,我们和学生一样,都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够为学生奉献更多的,激发学习乐趣的好课、优课,为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扎实有效的教学服务。
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要多关注趣味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这三个方面相结合创造出的课堂,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适度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是有很大益处的。
一、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我们教材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经常练习,比如《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一课,要求学生在刚刚接触键盘时,能够记住键盘上各个功能键,很多孩子在小学和初中已经接触过键盘,但打字的指法并不规范,这时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练习打字母、打拼音,他们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在这一部分为了激发学生通过练习熟悉键盘的兴趣,不妨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在开始稍微设置一些静止的游戏——练一练、摸一摸,让学生在充分练习后,蒙上眼睛摸一摸,边摸边猜,这个游戏可以同桌交换练习,也可以组内互相监督练习,学生们把简单而枯燥的认识键盘当做了有趣的“摸一摸、猜一猜”小游戏,学习起来兴趣维持的时间特别久。在学生充分熟悉键盘后,可以在设置一些类似“捕鱼”、“射击”之类的动态游戏,让学生通过点击键盘上的字母完成游戏,通过不同的关卡,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现在的一些教育网站也可以找到这类游戏,教师不妨下载下来,拿到课堂上学生边学边玩,效果确实不错。另外这类键盘练习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完成,看看谁通过的关卡最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在你追我赶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提高了使用键盘的能力。
二、开展实用性教学活动,感受学习乐趣
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学习,较初中有了一定的难度,比如
需要学习的《加工音频与视频》、《制作电影片段》等等,需要学生掌握绘图技术、稍复杂的flsh动画制作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一味的只教技术操作要点,而不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就不能够深入理解学习这种技术的乐趣所在,慢慢地就会丧失兴趣。我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增强实用性作为教学要点,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力求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利用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图形变化技能后,要求学生在“三八节”期间为母亲制作一张电子感恩贺卡,在班级内和家长微信群进行交流展示,尽管学生才学了几种简单的操作,但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尊敬和爱,他们仍然很用心的去制作。有的孩子为了使自己的贺卡制作得更精美,主动去预习后面的内容,这比老师督促预习的效果要好得多。还有在学习了《设计精美的书签》这一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给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制作一个书签,并在全班展示,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认真的读了一本书,并结合这本书的内容制作出精美的书签,在班级能交流,有的做的特别精美,我就让他在信息技术课上介绍一下经验,其他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本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内容,如《获取多媒体素材》、《制作特效照片》、《创建电子相册》等,我们在教学时都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乐趣,也体会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开展创新型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
很多老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制图、使用word,学会建立网站就可以了,表面看来是这样,但是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这样的要求:“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学科,它也是一种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名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我们还要适当开展创新型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网页与网站》、《青岛老建筑欣赏》、《让网页动起来》等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把基本操作讲解完,其余的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创造自己的网站和网页,在美化网页、充实网站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一类操作课堂上一般只能完成一部分,我们要把这种创新活动延伸到课堂外,现在家用电脑早已普及,学生在课后可以邀请家长当参谋,或者几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利用节假日完善自己的网页,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当学生遭遇技术性问题时教师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当学生遇到需要个性化理解和完成的问题是时,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种创新活动还要注重延续性,不能一节课就结束,比如可以鼓励学生更新网页,或者为班级创建一份电子周报,。每周添加班级的新动态,学生在不断的创造的探索中,才能体会到持续不断的乐趣。
当然,无论设计哪一类教学活动,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是结合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出富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才能够适时适度,起到应有的作用。在面临现代信息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形势时,我们和学生一样,都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够为学生奉献更多的,激发学习乐趣的好课、优课,为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扎实有效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