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分析情感视域下幼儿语言教育

【作者】 德庆白珍

【机构】 (西藏林芝市第三幼儿园)


【正文】摘 要:在人们成长的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是为基础教育,对于日后的成长和学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在幼儿教育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幼儿的语言教育。幼儿属于人生的发展期。处于幼儿阶段的人们对于任何事物都会好奇,同时会学习和模仿自己经常接触的事和物,这就对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要有着严格的要求。因为幼儿教师是幼儿除去父母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的教育榜样。要在工作的同时学会转变教学理念、学习教育技能、更新教育知识,有针对性地在情感视域下开展语言教育,以有效促使幼儿的语言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情感视域;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他对人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人们处在幼儿阶段的时候,与之接触最多的就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东西。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于幼儿接触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语言表达上要尽量注意语调和说话方式。有针对性地在情感视域下开展语言教育,为幼儿在语言教育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幼儿语言教学现状分析
  幼儿语言教学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与其它方面的学习不同,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对学生产生影响,语言的学习是交流的必须,也是幼儿成长的必备技能,因此,在教学中,与学生朝夕相伴的教师的行为需要自觉进行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产生影响。笔者针对当前幼儿园教学情况,做出了如下总结:其一,教师在语言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对幼儿语言的形成以及语言习惯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一言一行间都会影响到儿童,然而当前实际情况中,教师对儿童的语言教育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在语音语调方面,部分教师很难关注到语调的抑扬顿挫,最为突出的表现在教师为学生进行故事的朗读中,毫无色彩的朗读对学生接受知识非但无益,反而会影响学生情绪;在语速方面,问题主要存在于语速过快。其二,教师与学生缺乏眼神和动作的交流。语言与动作在特定情况下都能具有一定的含义,并且充当交流的重要辅助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仅通过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加入眼神与动作的交流就能够很好的化腐朽为神奇。
  2、情感视域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师言语中的情感因素对幼儿语言学习的影响
  有的教师将自己的情感带进教学语言中,包含抱怨、愤怒等因素,而在与幼儿的交流中,不注重将自己的不良情绪掩饰起来,这就会对幼儿的语言习惯产生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就会让幼儿在没有良好语言范本的环境下,形成不规范的语言方式。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语言,而教师的语言在互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2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模式限制了幼儿语言的学习
  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关系,还有一种是有障碍的关系,而在积极的关系中,教师能与幼儿有密切的交流,关爱幼儿;而在有障碍的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中,教师则会经常与幼儿发生一定的冲突,这就势必会降低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阻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2.3忽视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现阶段的幼儿语言教育中,幼儿园往往关注的是教师在幼儿园教了什么,而不是幼儿在教师的教导下学了什么。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在关注幼儿教育学习情况的同时,要把关注点放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环境上,不可忽视主体,盲目教学,幼儿语言教育的重点要在于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上开展。对于幼儿语言教育来说。幼儿教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时需要关注孩子的接受问题。要充分给予孩子发挥空间。不可以忽视幼儿的主体作用。
  2.4过分地依靠传统的语言教育模式
  幼儿的语言教育,目的在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传统的语言教育主要模式就是在口授耳听中向幼儿传授儿歌故事等,这种教育模式是受教师思维的限制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把自己对事物单方面的认识和想象教给幼儿,将自己的思维传达给幼儿,幼儿没有自己的思维发展,好动而且富有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天性难以得到表达。
  3、情感视域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3.1教师要注意言语方式
  教师在和幼儿进行交流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要抑扬顿挫,不能将自己不良的个人情感带进与幼儿的交谈中,要学会控制情绪。另外,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做良好的语言示范,并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
  3.2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
  首先,教师的观察与倾听,是语言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的基础。教师应认真仔细研究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以观察幼儿入手,从幼儿的各种反馈中(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神态等各种表现形式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觉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育措施,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最终目的。
  3.3凸显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幼儿语言教育的主体本该是幼儿,但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忽视使得幼儿在语言的教育过程中处在被动的地位,所以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作为引导者的位置,在和幼儿的互动中多听取幼儿的想法和要求。要充满爱心和耐心,积极有效地组织幼儿活动,比如耐心地讲解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快乐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总结
  在新式教育模式的带动下,幼儿教育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而对于幼儿语言教育,幼儿教师要作为重点工作来做,首先在幼儿的语言教育上,教师要起到榜样作用,引导幼儿学习学会是用语言。同时关注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问题。给幼儿一个针对性地在情感视域下开展语言教育的学习环境。并且不断的学习幼儿教育知识,提升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邢智辉.情感视域下的幼儿语言教育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3:1
  [2]李令.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问题的研究——基于后现代注意视角[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