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秉持初心 积极探索——谈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问题

【作者】 赵兴伟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


【正文】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教师不重视学生发展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增强课前备课、教学过程、课后巩固等环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教学的效率,是时代发展需要。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前备课;教学过程;课后巩固;教学效率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一言堂,唯分数论,不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把原本充满鲜活内容的历史课堂教学,搞得死气沉沉,经常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说过:“成功真正的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索知识的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在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增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课前备课时应重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历史教学也一样,无论多么有经验的教师,要想上好课,课前都要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想历史课上得生动有趣,在备课时,一要阅读相关资料,筛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为己所用。如:学习《神权下的自我》一课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选用薄伽丘《十日谈》中“绿鹅”的故事,来揭露封建宗教思想对人性的压制,加深学生对人性可贵的理解,以利于学生的掌握。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时,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用李鸿章在日本马关遇刺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加深了学生对弱国无外交的理解。二要多运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如:采取编顺口溜、做游戏、演情景短剧等形式,来展现所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明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可以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编成顺口溜:“废丞相,权力归六部。置厂卫,镇压与监视。用八股,束缚读书人。废行省,地方设三司。”这样化繁为简,学生记忆起来就轻松了。三要精心设计板书。精炼的板书设计,会使教学内容的重点、关键一目了然,让学生过目成诵。所有这些,都要在备课时认真准备、精心设计,上课时才能做到挥洒自如,信手拈来。
  二、 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孔子说过:“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那么如何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呢? 
  1.教法上要善于总结,推陈出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总结和运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进入中学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良好的口才,生动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肢体动作等来吸引学生以外,可用来增强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手段也越来越多。如:⑴运用多媒体穿插播放影视片段、图片、情境材料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⑵通过分组讨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⑶设置抢答题,通过有奖抢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学法上既要授之以渔,更应激发其欲
  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激发其欲。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动脑筋,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不同历史内容的方法。如:如何将枯燥的历史时间、历史人名、历史事件变成生动有趣的内容;如何将繁杂的内容概括成简要的内容来记忆;如何正确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等等。方法掌握了,学习变得轻松了,兴趣自然增强了,学生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上历史课变成为了一种享受。
  三、 课后巩固时应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温故而知新,课后的复习巩固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课后复习巩固的方式、方法有许多,应重点抓好以下两个环节,让历史学习的复习巩固过程充满趣味性。
  1.作业的布置环节
  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巩固课堂教学
  内容的重要手段。简单的作业布置比较容易,但效果肯定要打折扣。想让所布置的作业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一定要在布置作业的形式上多动脑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布置:制作知识图表、编写知识顺口溜、编制历史试题、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就避免了课后历史作业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的枯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前的提问环节
  课前提问既是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一直受到广大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视。为避免因形式的单一而枯燥乏味,课前提问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教师提问学生抢答;学生提问学生抢答 ;以视频的形式提供相关材料,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以不完整的图表形式呈现要巩固的内容,由学生来完善等,都是不错的复习提问方法,正确地使用,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