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析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者】 孙现彬

【机构】 (河北省赵县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更新,生活化课堂教学也逐渐受到生物教师的关注。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积极分析、研讨学生的学情,通过结合生活与课本知识,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生物;有效性;策略探究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现象的探究性学科。学好了初中生物,能够为今后高中阶段乃至大学阶段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实际上,生物学知识点大多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通过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因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灌输式教育会增加学生对生物的反感。教师将讲课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生活中,并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在课堂中导入生活实例
  青春期的学生容易烦躁,在课堂中很容易出现溜号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入生活实例。例如:在讲到绿色植物这一节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绿色植物,并提问学生光合作用对植物的影响,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做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学生只能在台下被动地学习,整堂课下来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和互动,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适应青春期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创新讲课方式。例如: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在“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并鼓励学生模仿动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初中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在上课前可利用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到“真菌和细菌”这一节时,教师在上课前拿出一个发霉的苹果,并提问学生“发霉的苹果能吃吗?”。学生在回答“不能”时,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如此一来,学生之间就会展开热烈的讨论,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知识,因细菌和真菌是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在讲到真菌时,教师问学生“什么食物是含有真菌的?”学生能很快回答出,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物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能够挖掘并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使教材知识简单化,进而方便学生理解。例如:在讲到细胞这一节中,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葡萄干比葡萄更要香甜?是因为葡萄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分透过细胞蒸发了,但糖分没有蒸发,这就是葡萄干香甜的原因。又如:在讲到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有机物制造者这一节,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植物能够使空气变得清新,是因植物能够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从而起到凈化空气的作用。
  三、课堂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有趣的生活素材带到教室中,通过课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为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学生讨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青春期的学生渴望自由喜欢发挥个性,自由讨论这一学习模式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布置给学生课后作业,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体会到生物的魅力。例如:教师将以下两个问题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1. 怎样防止饭菜变质?2. 怎样预防衣服发霉?因饭菜变质的过程就是细菌生长的过程,学生经过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够知道高温和低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可将饭菜加热或放到冰箱中,这样就能够防止食物变质。而衣服发霉是因为衣服在潮湿的情况下,产生了霉菌。因此,将衣服放在通风和干燥处,就能够防止衣服发霉。
  四、面对青春期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应怎样做
  ㈠教师的做法
  初中是学生青春叛逆的阶段,为了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耐心引导学生,通过发现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在课上,教师应与学生多多沟通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下,与学生做朋友,进而使学生喜欢上老师,主动学习生物知识。
  ㈡家长的做法
  初中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很多家长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引导,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发生想法极端的现象,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差等都会引起学生情绪的不稳定。家长应增加孩子体验生活的次数,使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和真理,这样一来,在生物课上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教师也应和家长多沟通,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物学科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课堂生活化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生活,在体验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不仅是新课改实施后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适应青春期学生的重要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挖掘生活素材,进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吉红.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原味”和“知识品味”[J].江苏教育研究,2017(11):36-37.
  [2]曾斌.关于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8(02):56-57.
  [3]吕佳奔.论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J].教育科学论坛,2018(0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