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
【作者】 杨家涛
【机构】 (贵州省龙里县醒狮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方面它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获取基本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勇于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机融入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呢?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德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领悟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注重客观事实,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依据,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多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象、实例,让学生抓住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光的反射定律、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以生活实际经验为依据,多次反复实践、推理才归纳、总结出来的。
二、抓住奇妙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物理学是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运动的形态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说明“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在物理学及其发展中得到了验证。因此,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以“做功和内能的改变”这一节为例,学生在观察“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实验时,对棉花不点火就燃烧的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带领学生亲自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棉花不点自燃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从而使棉花燃烧,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展示我国古今在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学习磁现象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近年来取得世界领先地位的磁悬浮列车及高铁发展情况。
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失重、飞机的升力、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热机、卫星通信等内容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空航天事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介绍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爱国事迹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例如,钱学森的事迹(“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邓稼先的事迹(“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居里夫人的事迹(“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等。通过介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和美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很多方面还相对落后,如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担就自然落到了同学们的肩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实现中国梦。
四、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能够反馈和检验初中物理德育取得的效果,引导正确的教学导向,从而巩固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笔者认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可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在物理学科考试中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一般初中物理学科考试的出题是由教研组或年级学科组统一命题,出题组可要求各个教师提供能够隐性地反映德育成果的新颖试题,这些试题要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相呼应,从而既检验了德育渗透效果,同时又巩固了德育成果。其次,可将课堂德育渗透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一项评价指标。教研组中各个教师可每月开一次公开课,每位教师必须听二次公开课,并且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其中评课的指标体系中就列出了课堂德育渗透这一块,并把课堂德育渗透的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以利于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教师听课以后要写听课后的感受与心得,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其中课堂德育渗透也是作为感受心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使德育渗透教学得到永久坚持,而不是一句空话。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实际,从各个方面挖掘徳育因素,既能发挥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只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不懈地努力,德育教学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德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领悟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注重客观事实,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依据,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多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象、实例,让学生抓住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光的反射定律、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以生活实际经验为依据,多次反复实践、推理才归纳、总结出来的。
二、抓住奇妙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物理学是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运动的形态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说明“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在物理学及其发展中得到了验证。因此,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以“做功和内能的改变”这一节为例,学生在观察“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实验时,对棉花不点火就燃烧的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带领学生亲自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棉花不点自燃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从而使棉花燃烧,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展示我国古今在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学习磁现象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近年来取得世界领先地位的磁悬浮列车及高铁发展情况。
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失重、飞机的升力、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热机、卫星通信等内容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空航天事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介绍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爱国事迹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例如,钱学森的事迹(“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邓稼先的事迹(“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居里夫人的事迹(“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等。通过介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和美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很多方面还相对落后,如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担就自然落到了同学们的肩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实现中国梦。
四、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能够反馈和检验初中物理德育取得的效果,引导正确的教学导向,从而巩固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笔者认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可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在物理学科考试中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一般初中物理学科考试的出题是由教研组或年级学科组统一命题,出题组可要求各个教师提供能够隐性地反映德育成果的新颖试题,这些试题要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相呼应,从而既检验了德育渗透效果,同时又巩固了德育成果。其次,可将课堂德育渗透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一项评价指标。教研组中各个教师可每月开一次公开课,每位教师必须听二次公开课,并且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其中评课的指标体系中就列出了课堂德育渗透这一块,并把课堂德育渗透的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以利于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教师听课以后要写听课后的感受与心得,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其中课堂德育渗透也是作为感受心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使德育渗透教学得到永久坚持,而不是一句空话。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实际,从各个方面挖掘徳育因素,既能发挥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只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不懈地努力,德育教学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