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物理现象的巧妙运用

【作者】 何 钊

【机构】 (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学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高中教学中,物理作为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经笔者研究,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物理学科具有一定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升,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为改善这一现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加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了解,从而实现物理课堂高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物理现象;巧妙运用
  物理在高中阶段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同时也是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发挥作用,对物理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将实际生活与物理教学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分别从。将生活中会经常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生活中的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生活中物理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是一门抽象逻辑极强的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效培养好学生在物理方面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学生长期受到被动学习模式的影响,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稳固,难以形成有效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基于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导致课堂氛围不佳,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物理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感与厌恶,基于这一现状不利于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将生活物理现象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可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和导入相关的生活案例,当我们在剥鸡蛋的时候,如果鸡蛋温度过热便会剥下许多蛋白,将蛋泡在凉水中降低温度,蛋壳便可轻松剥下来,而这个时间里被运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教师通过生活现象的引入,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只有将生活现象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基于传统课堂教学下学生难以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而生活物理现象与物理学科的结合便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生活物理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综上笔者对生活物理现象引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为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对教学情境教育创设,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物理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为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教师应采取有效对策,将生活教育资源运用其中、提升学生对抽象事物的分析概括能力,详情如下。
  (一)采取多种手段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失去了兴趣,便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开展,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通过生活现象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基于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以升学为目的来开展教学,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而这一方式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教师将生活物理现象运用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灵活,使学生的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充分运生活教育资源
  为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还应将生活教育资源运用其中,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营造一个有效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举个例子:教师在教授“电势能”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可通过相关比喻来落实,将两端电势差比喻成为两个桶高度差,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例如: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可将生活经验应用其中,学生都知识水管对水流存在阻塞作用,通过这一经验便可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全面理解,值得注意的是,物理实验对设备要求较高,为达到效果,学生还可利用生活用品作为资源,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举个例子:教师在教授“自由落体运动”章节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速度及重力间的关系,教师可引入相关生活经验:当一根与一个铁块同时下落,铁块先落地。教师应对学生合理引导,铁块先着地的原因加以分析,通过生活经验,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加强对生活现象的理解。
  (三)提升学生对抽象事物的分析概括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让学生对抽象事物进行透彻的理解并对其做到有效的分析运用,就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具备敏捷的抽象分析概括能力。抽象的具体解释就是,从一个事物中抽离出其本质的共同特征、属性与关系,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属性及关系,这一思维过程,就叫做抽象。
  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物理分析能力与物理概括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共同组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特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方面都能体现概括分析对中学生抽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中学生如果不能对某一事物的物理理论进行有效、完善的分析和概括,那么这个事物就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无法促进物理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中学生对事物的分析概括能力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智力并且进一步锻炼其思维创造力;最后,在物理教学中对物理理论问题的有效推断,需要有充足的的抽象思维分析及概括能力作为强大支撑,这一点在高中物理教学尤为明显和重要。例如,在展开圆弧的课堂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圆弧这一概念的理解,需要运用相应的单摆模型作为教学辅助,结合不同的单摆物件,对单摆物件的共同规律进行准确的思维分析和概括,从而引申出‘圆弧’这一物理理论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抽象事物的分析概括能力对物理课堂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高中生目前正处于学习中的关键阶段,很多学校都是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来权衡好学生与坏学生之分。综上笔者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现象应用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教育资源运用其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巧梅.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法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8(38):156.
  [2]聂祖长.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策略[J].高中数理化,2018(08):33-34.
  [3]张超博.浅谈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学习高中物理力学[J].中华少年,2018(0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