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缕阳光,一份责任

【作者】 杨 瑾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六中学)


【正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凡是读过冰心作品的人都会记得她的这段话,这段话激励着多少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无怨无悔。
  春秋时期的管仲说过一个“傅马栈”的道理:在编制马厩中站马的栅栏时,最先用的木料如果是弯曲的,后面就得跟着用弯曲的,弯曲的木料都用上了,笔直的木料就用不上了;最先用的木料如果是笔直的,后面就得跟着用笔直的,笔直的木料都用上了,弯曲的木料也就用不上了。这段话以木喻人,说明领头人是十分重要的。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教育。教师是学生的领头人也是引导者,教师品行端正,师德高尚,对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亦然。
  教师,是学生的领头人和引导者,教师的品行端正,师德高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反之亦然。高尚的职业道德是赢得学生爱戴的根本所在。那么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有人认为,教师只要熟悉自己所教的内容就可以了,没必要有高深的学问。这实在是一种肤浅的看法。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对所教的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要能够把所教的内容放在更为深广的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下考虑,这样才能够全面理解所教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取其左右而逢其源。也有人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看法在社会发展速度很慢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一桶长期不更换、不流动的水,会变成死水,如果一个教师的只是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他的知识就会变得陈旧、无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常教常新。
  第二,加强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理性信念。
  这就要求我们应在工作时间之外多读教育学著作,领悟新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在新时期下,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无限,改变注入式教育的方式,转“师本”为“生本”。奥修把这样一句话成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的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的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就会被时时记起。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写一样,我们也需要给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让他们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是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就会得到空前提高。面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促使人回归人的自然的教育。
  第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师德的核心。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曾经有人统计调查,我国学生喜欢的教师前五种品质之一是热爱、同情、尊重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乌申斯基告诉我们“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我愿做一缕阳光,给学生温暖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