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
【作者】 袁 萍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崔召小学)
【正文】摘 要:智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道德可以弥补智商的不足。《道德与法治》的课标明确指出:所有的老师,都是道德老师。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2.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此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增加交流和互动,适当进行角色的互换。其次,适合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用多种方式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若是学生的兴趣点比较低,教师就需要究其原因,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应,明确地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改变沉闷的课堂环境,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对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对整个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对教学的内容,面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综合研究各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学习要素,做好教学的准备和设计,由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真正懂得学生的真实感受
创新教学方式,杜绝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重现生动教学、深刻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少年儿童,给他们童年该有的快乐生活和价值形成方式。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角度来教育孩子,要以少年儿童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
5.完善思想道德教育评估体系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人本主义理论在必须充分被运用。首先,转变教学评价标准,改变传统的目标型教学评价方式,树立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在日常生活中的教师要及时与班主任;家长协调沟通,不但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更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其次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性格的差异,道德与法治教育也要相对表现出差异性。再者,要注重学生的变化和进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但要注重教学评价分数评价,还要重视学生间的评价,在考虑学生切实感受的条件下经常性地进行学生间不记名的互评,达到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互相帮助的目的,最终促进良好道德的行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会思想教育的灵魂,提高自身思想领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真正践行自己所思所想,并发挥一定教学技巧,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吴宁.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向与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5(8).
[2]王烨,阳叶青.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看社会治理[J].人民论坛,2014(35).
[3]王秋波.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16(12).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2.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此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增加交流和互动,适当进行角色的互换。其次,适合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用多种方式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若是学生的兴趣点比较低,教师就需要究其原因,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应,明确地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改变沉闷的课堂环境,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对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对整个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对教学的内容,面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综合研究各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学习要素,做好教学的准备和设计,由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真正懂得学生的真实感受
创新教学方式,杜绝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重现生动教学、深刻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少年儿童,给他们童年该有的快乐生活和价值形成方式。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角度来教育孩子,要以少年儿童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
5.完善思想道德教育评估体系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人本主义理论在必须充分被运用。首先,转变教学评价标准,改变传统的目标型教学评价方式,树立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在日常生活中的教师要及时与班主任;家长协调沟通,不但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更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其次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性格的差异,道德与法治教育也要相对表现出差异性。再者,要注重学生的变化和进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但要注重教学评价分数评价,还要重视学生间的评价,在考虑学生切实感受的条件下经常性地进行学生间不记名的互评,达到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互相帮助的目的,最终促进良好道德的行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会思想教育的灵魂,提高自身思想领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真正践行自己所思所想,并发挥一定教学技巧,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吴宁.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向与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5(8).
[2]王烨,阳叶青.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看社会治理[J].人民论坛,2014(35).
[3]王秋波.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