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才旦本
【机构】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第二民族中学)
【正文】摘 要:物理是自然学科中相对比较重要的学科,而初中物理教学是奠定高中以及大学的学习基石。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同时了解并掌握一些启蒙知识。此外,还锻炼其物理思维。随着多媒体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整合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物理;物理实验;物理现象
前言:我们知道,“物理”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初中物理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其具有探索性和抽象性等特点,从而造成了物理知识点的掌握难度加大。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初中物理的学习是物理学习的启蒙,物理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能够认识物理,对物理产生兴趣,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物理思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物理教学难以满足现代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案例和课程设计,通过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从而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阐释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初中生而言,良好的兴趣爱好是物理入门的最好老师。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大量的现代教学媒体(如: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电教技术下,学生感受到的不再只是语音和静止的图像,而是图文并茂,多方位刺激的图像,这有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和保持,还有利于学生右脑的开发。虽然我国的课程改革已实施很多年,但是应试教育遗留的问题还很多,一些传统物理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是困难,同时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活动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
此外,对于学习成绩的硬性要求,导致学生被动式的听讲习惯,从而形成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参与度较低,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因此,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从视觉和听觉等多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逼真的物理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本知识中,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物理的过程,才可以真正意义上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逻辑。
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对2010年到2017年的地平线报告分析,发现,网络是基础,应用电教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是未来的趋势和主流。所以一线教师必须让自己不断更新,用技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技术改变课堂,改变学习。现在的课堂已经从台式电脑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混合教学成为新的常态。
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有些实验的现象不太明显,此种情况就可以利用电教技术来弥补,从而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例如: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我们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实验操作视频作为先行组织者。一方面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步骤,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移动设备中的同屏功能,随时随地将学生小组实验同步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便于学生小组之间交流发现问题,直观、清晰,高效的解决了学生小组实验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用移动设备使我们教师不在困于讲台上,可以走进学生中,可以随时调用资源、交流互助、个别辅导、监控学习。并借助几何画板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自主总结出实验规律。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媒体技术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的原理以动态的方式模拟出来,体现STS理念,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物理知识与物理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通过信息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益于提高我们自己的教学质量,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掌握物理逻辑。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物理现象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要在教学难度上适当降低,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物理知识。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将复杂的物理抽象知识进行具象处理,从而让学生能够从点——线——面,循序渐进式的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明白自然界的事物变化规律。例如,在进行电学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电流、电压都是无法观察到、摸到的,他们都是无形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电压和电流在电流中的流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因此,我们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电路图,如下图1所示:
将电流、电压的流动方向和大小的实验进行模拟,呈现出非常清晰的视频学习资料等形式,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掌握物理原理,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利用这种学习形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突出电压、电流的难点,继而让初中学生更加容易学习的物理知识,达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成为、高文、王行人. 灵境(虚拟现实) 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2] 胡小强. 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王治文. 俞平芳. 论信息技术教育的网络化[J]. 中国电化教育, 2004, (8).
[4] 彭德凤.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中学教育, 2015, (0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物理;物理实验;物理现象
前言:我们知道,“物理”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初中物理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其具有探索性和抽象性等特点,从而造成了物理知识点的掌握难度加大。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初中物理的学习是物理学习的启蒙,物理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能够认识物理,对物理产生兴趣,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物理思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物理教学难以满足现代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案例和课程设计,通过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从而改善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阐释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初中生而言,良好的兴趣爱好是物理入门的最好老师。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大量的现代教学媒体(如: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电教技术下,学生感受到的不再只是语音和静止的图像,而是图文并茂,多方位刺激的图像,这有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和保持,还有利于学生右脑的开发。虽然我国的课程改革已实施很多年,但是应试教育遗留的问题还很多,一些传统物理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是困难,同时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活动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
此外,对于学习成绩的硬性要求,导致学生被动式的听讲习惯,从而形成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参与度较低,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因此,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从视觉和听觉等多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逼真的物理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本知识中,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物理的过程,才可以真正意义上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逻辑。
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对2010年到2017年的地平线报告分析,发现,网络是基础,应用电教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是未来的趋势和主流。所以一线教师必须让自己不断更新,用技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技术改变课堂,改变学习。现在的课堂已经从台式电脑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混合教学成为新的常态。
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有些实验的现象不太明显,此种情况就可以利用电教技术来弥补,从而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例如: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我们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实验操作视频作为先行组织者。一方面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步骤,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移动设备中的同屏功能,随时随地将学生小组实验同步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便于学生小组之间交流发现问题,直观、清晰,高效的解决了学生小组实验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用移动设备使我们教师不在困于讲台上,可以走进学生中,可以随时调用资源、交流互助、个别辅导、监控学习。并借助几何画板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自主总结出实验规律。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媒体技术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的原理以动态的方式模拟出来,体现STS理念,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物理知识与物理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通过信息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益于提高我们自己的教学质量,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掌握物理逻辑。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物理现象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要在教学难度上适当降低,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物理知识。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将复杂的物理抽象知识进行具象处理,从而让学生能够从点——线——面,循序渐进式的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明白自然界的事物变化规律。例如,在进行电学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电流、电压都是无法观察到、摸到的,他们都是无形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电压和电流在电流中的流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因此,我们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电路图,如下图1所示:
将电流、电压的流动方向和大小的实验进行模拟,呈现出非常清晰的视频学习资料等形式,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掌握物理原理,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利用这种学习形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突出电压、电流的难点,继而让初中学生更加容易学习的物理知识,达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成为、高文、王行人. 灵境(虚拟现实) 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2] 胡小强. 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王治文. 俞平芳. 论信息技术教育的网络化[J]. 中国电化教育, 2004, (8).
[4] 彭德凤.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中学教育, 2015,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