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幼儿兴趣课堂创设有效方法
【作者】 李 超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总场幼儿园)
【正文】摘 要:幼儿教育是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教学特点,做为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着眼点为小孩子们创设有趣的能激发兴趣的有效的课堂。然而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考虑小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很不集中,活泼好动,如果没有让小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是很难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的。本文从幼儿的特性出发,抓住幼儿的本性,以幼儿的本性为突破点,顺从他们的本性,激发他们的课堂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理论的来说就是要构建科学、适宜的兴趣课堂,探索全面、多样的兴趣课堂类型,创新自主、开放的兴趣课堂形式。
关键词:兴趣课堂;激发兴趣;幼儿本性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在教学中要从幼儿的特性出发,抓住幼儿的本性,以幼儿的本性为突破点,顺从他们的本性,激发他们的课堂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理论的来说就是要构建科学、适宜的兴趣课堂,探索全面、多样的兴趣课堂类型,创新自主、开放的兴趣课堂形式。以下是采取兴趣课堂的几种有效方法的探究。
一、 从幼儿生理心理特入手创设兴趣课堂
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日常活动中有些生活、学习等课程内容,相对而言比较说理的和枯燥内容小孩子的兴趣是不浓的,如果教师能把这些学习内容容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事实表明,让幼儿在游戏和运动中学比单纯的集体教学活动效果要好。
1、在游戏中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教学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第一、 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据此,我们可以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快快乐乐地掌握一些生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有的幼儿拖拖拉拉不想吃饼干,有的幼儿会吃得满桌都是饼干屑,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还能把圆圆的饼干想象成月亮,再一口变成月亮船,三口两口把月亮船吞进肚子里。
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生活活动变得有趣了。
第二、 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教学活动肯定爱不起来,注意力更集中不起来。但是有位老师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她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案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学习儿歌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类似于变魔术的方法,可以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儿歌中的各种动物角色藏于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这时小朋友就有可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语言活动变得有趣了。
2、 在运动中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游戏,顺应这一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收效也很明显。
第一、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单调重复,幼儿的喜爱程度不高,练习效果也就不太好。如果将其改编得更有趣些、多变一些是不是能增加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呢?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技能,在实践中,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开心地掌握这门技能,在反复单调的练习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皮球滚掉喽”等口令。幼儿在欢乐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反复练习了拍皮球。在其它技能学习中,我也延用了这些方法,如幼儿练习跳跃活动时,“跳一下”、“跳许多下”、“累趴下喽(下蹲)”教师要让幼儿在嘻嘻哈哈中掌握一些运动技能。体育活动变得有趣了。
第二、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教育教学计划,许多活动内容都是让幼儿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让幼儿多多地站起身来、走出教室,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同时也能进行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区角游戏“按大小排序”,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数字的认识,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区角游戏变得有趣了。
在早期阅读中,幼儿很容易对枯燥的认字训练生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更要重视让幼儿在动作体验中积极思维,作者设计了“送信员”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小白鸽,飞跑着把装在信封中的字宝宝,一一送到小朋友的面前,拆封阅读。活动下来,幼儿在看看、玩玩、说说中,不仅使幼儿的情感、兴趣得到了满足,还有效地(下转第58页)(上接第59页)提高幼儿阅读认知能力。早期阅读变得有趣了。
另外幼儿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多问问题,刚刚开始对于幼儿来讲可能不知道怎么问问题,这时候老师可以引导老师问问题,首先老师针对一个问题发问幼儿,当幼儿打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告知幼儿,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回去可以问下爸爸妈妈,问好了明天告诉老师答案。长此以往,幼儿就可以养成发问题的习惯,有了探索欲望,幼儿的兴趣自然也就来了。
二、 幼儿兴趣课堂要遵循的原则
幼儿兴趣课堂的创设我们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总的来说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环境优化原则。在兴趣课堂中,不仅要营造一个平等的群体氛围,让幼儿之间成为非竞争的、彼此欣赏的学习共同体,还应营造更为开放的物质环境,让幼儿有自我选择学习对象、学习时空、学习伙伴、学习节奏、学习方式的权力,以实现快乐而有效的教育过程。
2.兴趣优先原则。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内在动机引发,要让幼儿学得有趣、学得快乐,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不断追寻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3.亲近生活原则。教育要回归幼儿的生活,要对来自于幼儿喜欢的、热衷的生活信息加以整理、分析、筛选,挖掘出其中最为贴切、最有价值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兴趣活动。
4.尊重差异原则。儿童发展既是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非常明显的个别差异。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特点,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信息,适当地调整兴趣课堂的活动内容,让每位幼儿获得更多更适合的学习机会。
5.彰显整合原则。兴趣课堂应该蕴涵多元的整合因素,主要为观念的整合、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资源的整合、教学手段的整合以及幼儿发展的整合。
6.营造互动原则。尽可能让不同的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与幼儿学习互动,从而让幼儿之间、师幼之间、教师之间、家园之间、亲子之间等各类群体的交互中,彼此尊重理解、启发分享、参与合作、指导商量,以体现互助、互补、互进的真正内涵。
总之,教师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为教学的着眼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在玩中学、在运动中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兴趣课堂;激发兴趣;幼儿本性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在教学中要从幼儿的特性出发,抓住幼儿的本性,以幼儿的本性为突破点,顺从他们的本性,激发他们的课堂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理论的来说就是要构建科学、适宜的兴趣课堂,探索全面、多样的兴趣课堂类型,创新自主、开放的兴趣课堂形式。以下是采取兴趣课堂的几种有效方法的探究。
一、 从幼儿生理心理特入手创设兴趣课堂
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日常活动中有些生活、学习等课程内容,相对而言比较说理的和枯燥内容小孩子的兴趣是不浓的,如果教师能把这些学习内容容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事实表明,让幼儿在游戏和运动中学比单纯的集体教学活动效果要好。
1、在游戏中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教学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第一、 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据此,我们可以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快快乐乐地掌握一些生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有的幼儿拖拖拉拉不想吃饼干,有的幼儿会吃得满桌都是饼干屑,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还能把圆圆的饼干想象成月亮,再一口变成月亮船,三口两口把月亮船吞进肚子里。
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生活活动变得有趣了。
第二、 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教学活动肯定爱不起来,注意力更集中不起来。但是有位老师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她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案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学习儿歌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类似于变魔术的方法,可以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儿歌中的各种动物角色藏于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这时小朋友就有可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语言活动变得有趣了。
2、 在运动中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游戏,顺应这一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收效也很明显。
第一、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单调重复,幼儿的喜爱程度不高,练习效果也就不太好。如果将其改编得更有趣些、多变一些是不是能增加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呢?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技能,在实践中,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开心地掌握这门技能,在反复单调的练习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皮球滚掉喽”等口令。幼儿在欢乐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反复练习了拍皮球。在其它技能学习中,我也延用了这些方法,如幼儿练习跳跃活动时,“跳一下”、“跳许多下”、“累趴下喽(下蹲)”教师要让幼儿在嘻嘻哈哈中掌握一些运动技能。体育活动变得有趣了。
第二、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教育教学计划,许多活动内容都是让幼儿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让幼儿多多地站起身来、走出教室,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同时也能进行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区角游戏“按大小排序”,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数字的认识,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区角游戏变得有趣了。
在早期阅读中,幼儿很容易对枯燥的认字训练生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更要重视让幼儿在动作体验中积极思维,作者设计了“送信员”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小白鸽,飞跑着把装在信封中的字宝宝,一一送到小朋友的面前,拆封阅读。活动下来,幼儿在看看、玩玩、说说中,不仅使幼儿的情感、兴趣得到了满足,还有效地(下转第58页)(上接第59页)提高幼儿阅读认知能力。早期阅读变得有趣了。
另外幼儿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多问问题,刚刚开始对于幼儿来讲可能不知道怎么问问题,这时候老师可以引导老师问问题,首先老师针对一个问题发问幼儿,当幼儿打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告知幼儿,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回去可以问下爸爸妈妈,问好了明天告诉老师答案。长此以往,幼儿就可以养成发问题的习惯,有了探索欲望,幼儿的兴趣自然也就来了。
二、 幼儿兴趣课堂要遵循的原则
幼儿兴趣课堂的创设我们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总的来说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环境优化原则。在兴趣课堂中,不仅要营造一个平等的群体氛围,让幼儿之间成为非竞争的、彼此欣赏的学习共同体,还应营造更为开放的物质环境,让幼儿有自我选择学习对象、学习时空、学习伙伴、学习节奏、学习方式的权力,以实现快乐而有效的教育过程。
2.兴趣优先原则。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内在动机引发,要让幼儿学得有趣、学得快乐,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不断追寻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3.亲近生活原则。教育要回归幼儿的生活,要对来自于幼儿喜欢的、热衷的生活信息加以整理、分析、筛选,挖掘出其中最为贴切、最有价值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兴趣活动。
4.尊重差异原则。儿童发展既是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非常明显的个别差异。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特点,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信息,适当地调整兴趣课堂的活动内容,让每位幼儿获得更多更适合的学习机会。
5.彰显整合原则。兴趣课堂应该蕴涵多元的整合因素,主要为观念的整合、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资源的整合、教学手段的整合以及幼儿发展的整合。
6.营造互动原则。尽可能让不同的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与幼儿学习互动,从而让幼儿之间、师幼之间、教师之间、家园之间、亲子之间等各类群体的交互中,彼此尊重理解、启发分享、参与合作、指导商量,以体现互助、互补、互进的真正内涵。
总之,教师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为教学的着眼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在玩中学、在运动中快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