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 姜国祥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中学)


【正文】摘 要:在今天文化传播方式迅捷多样、知识更新速度惊人、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等背景下,也就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我认为教师所务之本应该是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之“道”便会油然而生,教师面对与别人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就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产生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在现代化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理念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难以用一言半语来回答,但是可以把握住一个关键词“问题式教学理念”。明确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应该明确现代教学手段要回答哪一个教与学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灵魂。
  关键词:理念;教学;提升;初中;教育;教学 
  用理念教学,就是教师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并把它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成为教师更加自觉的活动。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指导教师处理教材、选择教具、使用具体教学方法和处理教与学关系等的理念,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用理念教学实质就是教师用现代教育理念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恰当定位,并采用相应的方式和手段,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今天教师应当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该理念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扬弃,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教师单一的讲授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变学生被动接受者为自主学习者和探究者,变追求单纯的应试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
  一、教师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教,正确处理教与学、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是二者的地位作用是不均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在教与学、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这对矛盾中,到底把谁看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如果经常把教师看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认为教师的教支配着学生的学,那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相应的教学方式就是灌输式、题海战术。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应当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因此,教师在处理教与学、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时,坚持把学生的学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用学生会不会学以及学得怎么样作为衡量教学成败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施教,使教师的教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坚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把纯粹的讲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方法的指导、探究的协助,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二、教师要正确看待自己所教学科,处理好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的课程,二者是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要求教师要树立课程理念,抛弃学科功利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坚持学科平等,摒弃“豆芽课”思想,坚持学科教学内容在学科教学时间内完成,避免挤占其他学科时间和学生的自习或休息时间,坚持站在课程全局的高度安排作业量,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教师要正确对待教材,处理好教材内与教材外的关系
  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构成,教学媒体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呈现,是最主要的教学媒体,处理教材内与教材外的关系,实际就是处理教材与其他教学媒体的关系。就政治学科来说,其他教学媒体主要有教辅资料,网络中关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内国际重要时政以及发生在学生生活周围的事情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用大纲教,要把与大纲知识有关的鲜活的现实变化补充进教材,这对政治学科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用教材原理分析和理解现实热点问题,逐渐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坚持正确对待和使用教辅资料,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教材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运用上,避免大量简单的重复练习,耗费学生精力,加重学生负担。
  四、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目前,大部分初中校教师都是在被动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正确认识、处理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提升自身教学理念的关系。如果教师坚持用基于问题式教学理念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那么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新。行为是理念的载体。教学活动与行为本身就是教学观念的载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必须清楚所用现代教学手段所要解决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问题的分类可以是多维的,如果按教学的三要素来分,可以是学生方面的,可以是教师方面的,可以是教学内容方面的。但是现代教学手段使用的核心目的是解决学习内容难度的问题,把学生不易想清楚的内容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出来。如在初中《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难以描述等特点,可以借助于图片或动画等手段加以呈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想象的问题,避免教师繁琐、含糊不清的解释,节省学生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据此,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是有效提升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的载体。
  为此,每位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本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配备情况和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使用前,每位教师应该制定一套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特点的设计思路。 
  首先,教师应合理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内容,能够体现教师的具体教学理念。如有的教师会侧重知识,有的侧重能力,有的会二者兼而有之;有的会快点,有的会慢点;有的侧重讲授、轻手段,有的侧重手段、重讲授。
  其次,研究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确定学生学习难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预测出学生接受新内容所存在的教学疑点、难点,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找到具体的载体。
  再次,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疑点、难点生成有价值的教学问题。好的教学问题的确定,就预示着教学的成功。能否确定好的教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
  最后,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问题,取得预设的教学效果,凸显教师的教学理念。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教学难点、疑点的教学内容,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彰显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
  总之,教育理念体现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支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国家人才的培养。教师应把教育理念看成是教师职业的灵魂,看成是教师的立教之本,从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学理念,做到用理念教学,上有灵魂的课。
  参考文献:
  [1]段秋菊.初中个性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课外,2013(22)
  [2]徐锋.初中个性化教学初探【J】.成功之路(下),2013(09)
  [3]何娟.当前初中教学理念【J】.教育教学刊,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