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的备课听课心得体会
【作者】 何晓慧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正文】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工作则是教学,而教学之重又在备课,想要将课堂变得更精彩则少不了向同行请教或学习,而听课可以说是一个较为有效的途径。结合工作以来的一些经验,这里就将我的备课听课心得记录如下,鞭策自己不断前行。
我认为备课的三个要点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教材就是老师对知识信息的自我输入储备过程,既包括对本节内容的深入理解,也包括对本章、本册乃至全套教材的通盘了解,如果没有充分的输入就不会有足够的输出,教学过程就会陷入一种单纯的知识理解、告知和强调,自然就少了很多的生动和高度。研读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前提,它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基础目标和要求,而教材则是备课的蓝本,除此之外,教学参考书和其他的教辅资料也是需要借鉴的。只有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对知识点把握的越准确,也只有钻研的越广泛,掌握的内容越丰富,在后面的实际教学中也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回想刚上班的前两年,因为对教材的不熟悉,每天的课程也很密集,所以每天大量的时间都在加班备课,查阅资料:中午午休在办公室,晚上也还要花上一定的时间继续钻研,常常是备课到深夜……虽然繁忙,但也奇怪当时倒并不觉得有多辛苦,现在想来,还得感谢当初的努力付出,才有了现在对知识点的熟练把握。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知识、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学是否有效并不单单是备好教材,还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基础和兴趣特点,才能更好地选用和确定教学方法,决定讲授内容的详略取舍,做到有的放矢。而郧阳中学的生源普遍还不错,对于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我就略讲或是请学生来讲,而把重点放在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上,尽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除此之外,我也在课下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兴趣爱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使得课堂教学努力做到“从学生出发”。
对教材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也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特点,那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更容易做到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新课导入、讲授、过渡及课堂小结,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方法的确定上也就多种多样了。比如说我们生物课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时,我就要求学生自己列举了解的细胞名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以案件侦破工作中的DNA指纹法导入,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而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后,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比学习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以使他们对重点内容理解记忆的更加深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我深刻体会到“有时候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只有选对方法才能引人注目,出奇制胜,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早在入职之初,我就默默地记下了校长的期许: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挡一面,五年成为优秀教师,十年成为教学名师,而想要更快地成长起来,听课反思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我感谢组内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和帮助,从他们身上,我收获颇多。比如,殷校长的教学风格幽默诙谐,他擅长以讲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似一个和善的长者,将知识娓娓道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龚主任的教学思路清晰严谨,他知识渊博,经常能将教材涉及到的大学知识都为我们讲得清清楚楚,不愧为我们组的专家;涂老师讲课则更是生动风趣,总是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形象的比喻,学生在笑声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知识,同时他编写的记忆口诀朗朗上口,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我们组的导学案编写始祖尹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认真细致地钻研题目和教材,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乃至我们全组的教研风格,使得每位老师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得更优秀……从这些优秀的老师身上我更加深深地懂得了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法无定则,贵在琢磨。
关于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力求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认为备课的三个要点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教材就是老师对知识信息的自我输入储备过程,既包括对本节内容的深入理解,也包括对本章、本册乃至全套教材的通盘了解,如果没有充分的输入就不会有足够的输出,教学过程就会陷入一种单纯的知识理解、告知和强调,自然就少了很多的生动和高度。研读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前提,它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基础目标和要求,而教材则是备课的蓝本,除此之外,教学参考书和其他的教辅资料也是需要借鉴的。只有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对知识点把握的越准确,也只有钻研的越广泛,掌握的内容越丰富,在后面的实际教学中也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回想刚上班的前两年,因为对教材的不熟悉,每天的课程也很密集,所以每天大量的时间都在加班备课,查阅资料:中午午休在办公室,晚上也还要花上一定的时间继续钻研,常常是备课到深夜……虽然繁忙,但也奇怪当时倒并不觉得有多辛苦,现在想来,还得感谢当初的努力付出,才有了现在对知识点的熟练把握。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知识、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学是否有效并不单单是备好教材,还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基础和兴趣特点,才能更好地选用和确定教学方法,决定讲授内容的详略取舍,做到有的放矢。而郧阳中学的生源普遍还不错,对于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我就略讲或是请学生来讲,而把重点放在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上,尽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除此之外,我也在课下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兴趣爱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使得课堂教学努力做到“从学生出发”。
对教材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也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特点,那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更容易做到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新课导入、讲授、过渡及课堂小结,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方法的确定上也就多种多样了。比如说我们生物课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时,我就要求学生自己列举了解的细胞名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以案件侦破工作中的DNA指纹法导入,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而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后,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比学习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以使他们对重点内容理解记忆的更加深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我深刻体会到“有时候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只有选对方法才能引人注目,出奇制胜,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早在入职之初,我就默默地记下了校长的期许: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挡一面,五年成为优秀教师,十年成为教学名师,而想要更快地成长起来,听课反思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我感谢组内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和帮助,从他们身上,我收获颇多。比如,殷校长的教学风格幽默诙谐,他擅长以讲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似一个和善的长者,将知识娓娓道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龚主任的教学思路清晰严谨,他知识渊博,经常能将教材涉及到的大学知识都为我们讲得清清楚楚,不愧为我们组的专家;涂老师讲课则更是生动风趣,总是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形象的比喻,学生在笑声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知识,同时他编写的记忆口诀朗朗上口,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我们组的导学案编写始祖尹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认真细致地钻研题目和教材,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乃至我们全组的教研风格,使得每位老师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得更优秀……从这些优秀的老师身上我更加深深地懂得了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法无定则,贵在琢磨。
关于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力求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