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倾心学子 真情扶贫——农村贫困生帮扶之我见

【作者】 曹荣发

【机构】 (长武县昭仁街道西关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地区生产落后,贫困家庭较多,贫困学生集中,这些贫困孩子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未来此类农村地区的发展,本文从教育脱贫的重要作用及教育工作者只要真情投入,倾心贫困学生,定靶帮扶,持之以恒,教育脱贫才能有实效两个方面探讨了学校教师如何进行贫困学生帮扶工作。
  关键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精准识别;定靶帮扶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我国到2020年要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目标,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己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地区生产落后,造成贫困人口数量巨大。贫困即意味着由于自身或外部的种种发展障碍或制约因素而得不到发展机会,进而陷入到一种持续的基本生活资料贫乏的生存危机和生活困苦状态或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状态。笔者生活的地方属于国家划定的六盘山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家庭较多,贫困学生集中,这些贫困孩子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未来此类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对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如何进行贫困学生帮扶浅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投身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说,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从小的方面看,教育扶贫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影响孩子的未来,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促进家庭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努力实现“不让一个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一个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落伍,不让一个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掉队”,要为贫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的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丧失前进动力。
  二、用爱播种希望,用心帮扶贫困学生
  1、精准识别,了解特征。
  教育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广大教职工积极投入,勤奋工作,按照精准识别要求,通过班会宣传政策、学生初评贫困生;工作前移,走访学生家庭,初步核实;深入村委会、乡镇政府,二次复核;进入省、市、县贫困人口数据库,再次比对,核实贫困儿童,确保信息真实,不漏一人。我校教师通过走访分布在全县7镇一办的学生家庭核查来看,贫困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1)直系亲属不幸去世,如父、母一方或双方离世,孩子由年迈的祖父母抚养,家庭经济困难;(2)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家庭中有危重病人,因病返贫,经济困难;(3)残疾儿童,如农村中的先天性患小儿麻痹症儿童、有视觉障碍症的儿童等等,家庭经济一般;(4)农村中的单亲家庭,因居住在偏远落后的农村,经济来源有限,父母离异,一方抚养,能力有限,家庭贫困;(5)农村中无固定经济来源,主要以务农收入为主,经济结构单一,日常生活维持困难的家庭。
  2、定靶帮扶,力求实效。
  针对摸排出的贫困学生,学校要造册登记,记清其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户口所在地、现住址、父母姓名、现监护人、家庭联系方式等等。所有信息均要真实有效,更应注意保密,严防学生个人信息泄露。为了提高帮扶实效,学校可将贫困学生分给若干教师,实行“一帮一、一帮二”结对帮扶。帮扶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学生之中、家庭之中,通过走访、学校课堂关注、课间活动指导、日常谈心等方式与帮扶学生交朋友;要把贫困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时时关心,随时关怀,让其感受到师长的爱。要针对每一个贫困学生制定不同的个人帮扶计划,明确目标,拟定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3、精神帮扶,提高境界。
  鉴于贫困生的家庭特殊,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其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像残缺家庭的贫困生与同学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如老师的和蔼笑容、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能拉近师生距离,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平常要与此类学生多交流,鼓励学生要放开心,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面对家庭生活中困难,有困难及时找帮扶老师。
  4、学习帮扶,提高素质。
  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不如人意。要为孩子未来的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奋发进取、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因此,学习帮扶尤为重要!
  帮扶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问,要以鼓励为主,侧重培养学习兴趣。课余单独面授辅导,如讲励志故事,语文、数学学科基础知识辅导,口语交际、习作技巧指导、安全常识、计算技巧训练等等,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其学会学习。还可指导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总之,贫困生的帮扶工作需要社会、家庭、教师共同关心,协力推进,教师要坚持倾心投入,用“大爱”持之以恒教育贫困学子,教育脱贫才能取得实效,贫困孩子的明天才会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