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思想品德课贴近生活
【作者】 赵文黛
【机构】 (修文县第二中学)
【正文】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以前称思想政治),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形成正确的观念,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生命与健康常识。
让很多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深有感触的是:学生对于这门课没有学习兴趣,感觉枯燥无味,学了又没有多少用处。于是思想品德课在初中的课程中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行。但是我们很多老师往往忘记了一点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思想品德课就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教学既合一”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能明白这点,那思想品德课还会无味、无用吗?那有些老师就会问那怎么能够真正的让思想品德课做到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呢?那我就我自己的感受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感觉到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更多指导的是我们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价值观、对他人和对社会的态度,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明白这些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是有着很积极的帮助,甚至让我们受益终生。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主要给我们学生讲述了一些法律上的东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我们思想品德课中就很好的贯彻了很多的法律常识,而且是作为青少年很有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中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知道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知道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难道不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的吗?谁敢说思想品德课是鸡肋?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我们祖国的现状,知道我们为了使自己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国家做了些什么?我们又应该做什么?没有大家哪里来的小家,我们应该为了我们的大家和小家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培养爱国情操,知道少年强则国强。这就是为什么实行科教兴国国策的目的。
我们党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有些同学会问这些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这些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要认为那些不过是些空洞的口号,如果我们青少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那请问我们、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将屹立不倒,那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那透过世界感观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所以我们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教学这个环节,带入我们的生活,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让学生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思想品德能发挥那么积极的作用。
再次:有的老师上思想品德课就是照本宣科,学生当然感觉很无味,觉得老师说的这些和他们有些什么关系呢?其实不然,我们在上思想品德的时候要经常举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思想品德课离他们很远,如果我们经常举一些身边的,近期的案例给学生们分析,学生们就会觉得:啊,原来思想品德课里面的内容不是那么远,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啊,我们的生活就在思想品德课里面。当然这要求我们的老师要不断的学习,要经常借助网络媒体来收集适合我们思想品德的案例。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最后:我们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不能让学生感觉上课就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和他们无关。这样他们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再举一些案例的时候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案例分析中来,或者让我们的学生自己举一些案例,大家一起参加分析、讨论。例如;有一次我在上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变化的这节的时候,并没有照着书本上的案例上,而是叫同学们在事先在家里问问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小的时候的衣食住行这些物质方面以及精神方面的条件,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叫同学自己起来列举他们的父母亲和他们现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变化,然后再由我们老百姓的变化延生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变化,知道这么从里到外,从小到大的变化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的改革开放所带来。让学生们真真切切的感觉到我们的思想品德就是在探讨生活,思索生活,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
我希望以后我们的老师能把思想品德课奠基于生活之上,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上思想品德就是以生活为中心,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让很多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深有感触的是:学生对于这门课没有学习兴趣,感觉枯燥无味,学了又没有多少用处。于是思想品德课在初中的课程中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行。但是我们很多老师往往忘记了一点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思想品德课就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教学既合一”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能明白这点,那思想品德课还会无味、无用吗?那有些老师就会问那怎么能够真正的让思想品德课做到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呢?那我就我自己的感受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感觉到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更多指导的是我们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价值观、对他人和对社会的态度,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明白这些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是有着很积极的帮助,甚至让我们受益终生。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主要给我们学生讲述了一些法律上的东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我们思想品德课中就很好的贯彻了很多的法律常识,而且是作为青少年很有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中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知道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知道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难道不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的吗?谁敢说思想品德课是鸡肋?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我们祖国的现状,知道我们为了使自己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国家做了些什么?我们又应该做什么?没有大家哪里来的小家,我们应该为了我们的大家和小家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培养爱国情操,知道少年强则国强。这就是为什么实行科教兴国国策的目的。
我们党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有些同学会问这些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这些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要认为那些不过是些空洞的口号,如果我们青少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那请问我们、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将屹立不倒,那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那透过世界感观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所以我们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教学这个环节,带入我们的生活,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让学生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思想品德能发挥那么积极的作用。
再次:有的老师上思想品德课就是照本宣科,学生当然感觉很无味,觉得老师说的这些和他们有些什么关系呢?其实不然,我们在上思想品德的时候要经常举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思想品德课离他们很远,如果我们经常举一些身边的,近期的案例给学生们分析,学生们就会觉得:啊,原来思想品德课里面的内容不是那么远,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啊,我们的生活就在思想品德课里面。当然这要求我们的老师要不断的学习,要经常借助网络媒体来收集适合我们思想品德的案例。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最后:我们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不能让学生感觉上课就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和他们无关。这样他们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再举一些案例的时候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案例分析中来,或者让我们的学生自己举一些案例,大家一起参加分析、讨论。例如;有一次我在上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变化的这节的时候,并没有照着书本上的案例上,而是叫同学们在事先在家里问问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小的时候的衣食住行这些物质方面以及精神方面的条件,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叫同学自己起来列举他们的父母亲和他们现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变化,然后再由我们老百姓的变化延生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变化,知道这么从里到外,从小到大的变化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的改革开放所带来。让学生们真真切切的感觉到我们的思想品德就是在探讨生活,思索生活,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
我希望以后我们的老师能把思想品德课奠基于生活之上,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上思想品德就是以生活为中心,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