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 董国萍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十二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学校不再提倡死学习,而是倡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因此原来的教学方式已经落后,教师要学会改变教学方式,适应社会的要求。其中小学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小学生正是智力发育、思维扩展的重要阶段,只有在小学时打好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发展。如果学生在小学时,没有培养成独立的思考能力,什么问题都靠死记硬背,这样就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小学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独立思考
  现在的教学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管小学生理不理解、喜不喜欢,这样就使得小学生对数学完全提不起兴趣,对数学非常的厌恶,还不利于小学生的思维扩展,严重的限制了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现在的教学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会再让小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小学生理解学习,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依然很枯燥,不能引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想办法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让他们自主的思考、学习数学,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
  1、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
  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可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让学生成为消极的接收者,这会严重扼杀学生的个性与思维。因此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讲究教学技巧与艺术,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1引入游戏机制。游戏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
  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机制,能够将玩与学完美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
  1.2设计趣味故事。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学生眼中数学无非就是数字与符号,公式与定理,又如何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呢?要激起学生对学科的喜爱,就需要教师下一番工夫,对数学教学进行“包装”。如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以故事的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展开主动的思维探究活动。
  2、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善于运用提问,以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核心所在
  2.1以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好奇心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内在推动力量。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以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体性与思考的独立性,让学生积极地全程参与探究。
  2.2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初级阶段,而数学知识点抽象深奥,学生并不能独立完成探究,往往无从找到解决的切入点或是理解错误,这会影响到学生的独立思考。此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来自教师的启发与诱导。教师可以在学生思维困惑时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展开思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地深入理解这些深奥的知识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样的亲身参与才能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3以开放性的问题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独立思考不仅在于能够解决他人所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自我思考自主地发现问题,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即一题多解或者多题一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将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更能实现学生的深度思考,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3、引导质疑,让学生学会思考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提问,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摆脱教材的束缚、思维的禁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本质地展开思考,展开富有创造性的认知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在自由而愉悦的教学之中,学生并没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能够真正地体现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实现了对知识与经验的重新加工与整合。
  结语: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也要跟着不断的改变,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不应该固步自封、坚持己见,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跟上社会不断前进的脚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起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让小学生对数学充满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良好的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探析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马巧玲.新课程(中)2017年12期
  [2]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化压力为魅力[J].赖柱强.新课程(上)2017年12期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J].李成贵.吉林教育2018年06期
  [4]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李建中.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