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思品课教学探究
【作者】 王忠贵
【机构】 (四川省宜宾高县文江镇中心小学校)
【正文】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实现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也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这方面的问题上,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生活和教学实际提出了几条建议,希望有关人士与之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经验
小学是为学生的成长发育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各方面发展都不够成熟,在学习上尚处于被动地位,需要老师对其进行合理的指导。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民主化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是近些年一直都在提倡和要求的。进行民主化教学首先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授课和小组合作制学习的教学方式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每节课将一部分内容交于学生进行讲解,可以安排若干学生讲解同一部分的内容,这也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小组合作式教学是近些年来一直被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解决问题时采取小组内部,小组与小组之间,最后老师启发引导的顺序,充分发挥合作式学习的优势。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老师需要合理把握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度”,要在能解决疑难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 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
思想品德课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是要让学生从内心里受到正确认识的熏陶,从而主动地去选择正确的思想。例如在《古老的中华文明》这一章节中,我们想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对于故事有着更大的兴趣,那么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导入:介绍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以及中华始祖人类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的故事,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故事化教学不是简单地讲故事。在选择故事之前要充分研读教材,选择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内容,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故事素材,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并不是遥远不可及的。在选择完故事之后,教师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加工,力求将故事讲得生动形象,引“生”入胜。
三、 现代化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小学生由于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专注力较为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尽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得到普及,这种可以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于一身的教学手段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有趣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搜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从中选取最有效的内容。例如在制作PPT课件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幻灯片风格,可以采用声音、动画、图像等多种展示方式。
四、 合作式教学,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在笔者看来,思想品德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从而进一步学生的道德行为,但是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检验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效果的指标多数是停留在考试成绩的阶段。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建立起考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科学评价体系,加强家校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
加强家校合作,老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及时与家长沟通教学内容与孩子的基本情况,建议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观察学生的道德行为以此作为检验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
五、 反思式教学,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反思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研读。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重要材料,需要充分地重视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营养,但是也不能完全地迷信教材。我们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符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内容。其次要及时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最终都是为了学生。较大范围地询问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帮助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小结: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要对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产生影响,是对小学生价值观形成十分重要的课程。在进行小学思品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正确对待教材,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有利于教学的内容,进行故事化、情景化教学;具备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可以制作表现形式丰富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以上是笔者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思品课的一些建议,希望有关人士与之探讨。
参考文献:
[1]高谦民主编.中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史[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2]戚万学等编著.现代德育论[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
[3]刘刚.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关键词:小学教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经验
小学是为学生的成长发育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各方面发展都不够成熟,在学习上尚处于被动地位,需要老师对其进行合理的指导。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民主化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是近些年一直都在提倡和要求的。进行民主化教学首先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授课和小组合作制学习的教学方式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每节课将一部分内容交于学生进行讲解,可以安排若干学生讲解同一部分的内容,这也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小组合作式教学是近些年来一直被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解决问题时采取小组内部,小组与小组之间,最后老师启发引导的顺序,充分发挥合作式学习的优势。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老师需要合理把握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度”,要在能解决疑难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 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
思想品德课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是要让学生从内心里受到正确认识的熏陶,从而主动地去选择正确的思想。例如在《古老的中华文明》这一章节中,我们想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对于故事有着更大的兴趣,那么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导入:介绍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以及中华始祖人类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的故事,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故事化教学不是简单地讲故事。在选择故事之前要充分研读教材,选择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内容,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故事素材,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并不是遥远不可及的。在选择完故事之后,教师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加工,力求将故事讲得生动形象,引“生”入胜。
三、 现代化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小学生由于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专注力较为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尽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得到普及,这种可以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于一身的教学手段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有趣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搜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从中选取最有效的内容。例如在制作PPT课件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幻灯片风格,可以采用声音、动画、图像等多种展示方式。
四、 合作式教学,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在笔者看来,思想品德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从而进一步学生的道德行为,但是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检验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效果的指标多数是停留在考试成绩的阶段。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建立起考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科学评价体系,加强家校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
加强家校合作,老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及时与家长沟通教学内容与孩子的基本情况,建议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观察学生的道德行为以此作为检验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
五、 反思式教学,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反思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研读。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重要材料,需要充分地重视教材,从教材中汲取营养,但是也不能完全地迷信教材。我们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符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内容。其次要及时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一切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最终都是为了学生。较大范围地询问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帮助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小结: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要对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产生影响,是对小学生价值观形成十分重要的课程。在进行小学思品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正确对待教材,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有利于教学的内容,进行故事化、情景化教学;具备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可以制作表现形式丰富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以上是笔者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思品课的一些建议,希望有关人士与之探讨。
参考文献:
[1]高谦民主编.中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史[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2]戚万学等编著.现代德育论[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
[3]刘刚.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