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 徐国梁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繁华初级中学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并实施过“创造教育”。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每个学科都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那么,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感触:
一、地理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1、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创新行为与课堂教学气氛密切相关,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产生创新学习行为、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必要条件。
地理学科中的某些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经常为学生创造创新思维的氛围,善于抓住创新思维氛围出现的时机,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21世纪的人才标准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需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的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小。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3、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所进取、有所创新。
二、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应用各种地图,使多维结构平面化,教学内容直观化
各类地图、示意图、景观图和图表等,与课文内容密切配合,广泛生动,灵活方便,把具有多维结构的复杂的地理事物简化为平面结构,使教材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强调地理学科“图”的鲜明特点和重要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比如一说到到外地旅游,大多数同学都十分喜欢。抓住这点从“在地图上旅行”这方面切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教师在设计旅行路线时,要有目的地把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相互联系起来,阐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及规律。
学生可以在直观基础上,从对象的整体出发,迅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径直了解地理事物的本质,得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读图,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眼界,达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灵活掌握和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进行地理创新的目的。
2、用板书板图,化繁为简,以图代文,突出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
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语言和板书设计得好,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活跃,学生就能积极思维,愉快学习,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他们就能较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地理知识,大胆进行地理探究,就易于实现教学目标。运用板书板图,化繁为简,以图代文,使学生听觉、视觉和感觉集中起来,既具体生动,又简单明了,始终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3、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地理知识具体化,地理事物形象化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地理教学手段,它能对地理信息记忆存储,识别判读,能够演示地理事物形成发展过程,对地理图表进行动态模拟,使地理教学具有直观性、灵活性和多元性。
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下载一些地理热点资料和图片以及优秀的地理课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使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地理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利用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给学生一个空间、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总结、概括;让他们自己去说、去表达。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考察、参观访问、建立兴趣小组、编辑地理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事物与其自身的相关性,从而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感知中得到理性的提高。比如:夏季,人们为什么喜欢游泳?使学生了解水体与陆地气温的差异,从而对季风的成因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三、创新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地理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地理教师缺少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所需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技能,不熟悉有关的培养模式和设计方案,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因而在实践中对自己没有信心,不能在教学中自觉、主动地为创造性思维开绿灯,不能正确地识别、评价和实施。另外,素质教育虽在一些地区展开,但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学生和家长只在乎学习成绩和考学,不在乎教师创新手段的应用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地理教学的一大障碍;创新地理教学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创新能力等指标的量化评定仍有一定困难;大班容量教学,学生层次不一,特别是如何把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迎合时代的节拍,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在探索中创新,在竞争中创新,在发展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的创新人才。我坚信,只要我们真正支持教育创新,坚持创新教育,我们的教育就充满希望,我们的国家就充满希望,我们的未来就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