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探讨
【作者】 孙宝娟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中学)
【正文】 摘 要: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我认为可以通过模仿范文,积累写作方法;观察生活,广泛阅读,积累素材;阅读优美文章,积累好词佳句;多练笔的途径来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提高;学生;写作;模仿;积累;写作方法;素材;观察;阅读;好词佳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健全人格,提高交流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作文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因此,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怎样来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模仿范文,积累写作方法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许多新知识新经验都是从模仿中得来的。对于初学写作者,模仿也是作文入门之前的一种重要的过渡办法。孩子们特别善于模仿,鉴于这点,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模仿范文。例如,我们学了《我的第一本书》后,我就让我的学生模仿写自己的第一本书。结果很多学生很轻松地写出了一篇篇炙口的作文。甚至有的学生说:“原来写作文就这么简单,根据别人的文章结构,把自己想说的或地方不同的人情风俗相应地改写进去就行了。”于是,以后他们遇到作文总会找一些类似的范文来模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鱼得水,兴趣盎然,越想越有劲,越写水平越高。而且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把怎样表达书面语言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掌握了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及书面语言的构成,从而使书面语言更加规范化。所以,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也是积累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
二、观察生活,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就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和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感受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孩子们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观察到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等,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特征,发现事物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准确性。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多角度观察,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近视、仰视和俯视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或写作目的组织起来,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澎湃时间长河,激荡空间风云,使文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如《荔枝蜜》一文结尾,作者以“为他人酿造生活的蜜”这一共同特征,从蜜蜂酿蜜联想到水里农民插秧,还梦见“自己成了一只小蜜蜂”,由物到人,由人到己有序组织,使文章主题逐步深化。也可由虚到实,由现在到未来,将积累的材料予以创造性想象组合,使文章思路更活跃,开阔,增强表现力。
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们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也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大量阅读是不可缺少的。
三、阅读优美文章,积累好词佳句
作文,要有佳词妙句才有文采,才能吸引人。一篇文章,假如没有佳词妙句,无论这件事情多么精彩,你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平淡无味,怎么能够吸引人,让人去欣赏呢?你写的这篇文章也就白写。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要让学生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的习惯。平时读书看报,甚至看电视时,对其中比较精彩的词语、句子、文章进行摘录,并分门别类的整理成读书笔记,建立一个充实的材料库。例如:(1)人:从容貌、身体、动作、表情等几方面收集;(2)物:平时注意对景物、建筑物、布娃娃、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动态及静态的描述。闲暇时翻阅一下,加深记忆。这样一来,到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一段段佳句便呼之欲出了。
四、多练笔,提高表达能力
常学胸中有事,熟写笔下生花。好文章是一字一句地写出来的,多写才能做到笔下游刃有余。中小学生每天要坚持写日记,把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要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个道理。熟能生巧,写得多了,就会写好。培养中小学生多动笔、多写作的好习惯,对提高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很多,但是,我认为以上几点是最有效的途径。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可造就的,需要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同时它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互动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拨开迷雾,奔向胜利的彼岸。
参考文献:
[1]《中华教育之科研文丛》中国计量出版社。
关键词:提高;学生;写作;模仿;积累;写作方法;素材;观察;阅读;好词佳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健全人格,提高交流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作文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反映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因此,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怎样来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模仿范文,积累写作方法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许多新知识新经验都是从模仿中得来的。对于初学写作者,模仿也是作文入门之前的一种重要的过渡办法。孩子们特别善于模仿,鉴于这点,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模仿范文。例如,我们学了《我的第一本书》后,我就让我的学生模仿写自己的第一本书。结果很多学生很轻松地写出了一篇篇炙口的作文。甚至有的学生说:“原来写作文就这么简单,根据别人的文章结构,把自己想说的或地方不同的人情风俗相应地改写进去就行了。”于是,以后他们遇到作文总会找一些类似的范文来模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鱼得水,兴趣盎然,越想越有劲,越写水平越高。而且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把怎样表达书面语言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掌握了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及书面语言的构成,从而使书面语言更加规范化。所以,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也是积累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
二、观察生活,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就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和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感受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孩子们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观察到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等,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特征,发现事物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准确性。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多角度观察,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近视、仰视和俯视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或写作目的组织起来,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澎湃时间长河,激荡空间风云,使文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如《荔枝蜜》一文结尾,作者以“为他人酿造生活的蜜”这一共同特征,从蜜蜂酿蜜联想到水里农民插秧,还梦见“自己成了一只小蜜蜂”,由物到人,由人到己有序组织,使文章主题逐步深化。也可由虚到实,由现在到未来,将积累的材料予以创造性想象组合,使文章思路更活跃,开阔,增强表现力。
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们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也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大量阅读是不可缺少的。
三、阅读优美文章,积累好词佳句
作文,要有佳词妙句才有文采,才能吸引人。一篇文章,假如没有佳词妙句,无论这件事情多么精彩,你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平淡无味,怎么能够吸引人,让人去欣赏呢?你写的这篇文章也就白写。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要让学生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的习惯。平时读书看报,甚至看电视时,对其中比较精彩的词语、句子、文章进行摘录,并分门别类的整理成读书笔记,建立一个充实的材料库。例如:(1)人:从容貌、身体、动作、表情等几方面收集;(2)物:平时注意对景物、建筑物、布娃娃、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动态及静态的描述。闲暇时翻阅一下,加深记忆。这样一来,到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一段段佳句便呼之欲出了。
四、多练笔,提高表达能力
常学胸中有事,熟写笔下生花。好文章是一字一句地写出来的,多写才能做到笔下游刃有余。中小学生每天要坚持写日记,把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要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个道理。熟能生巧,写得多了,就会写好。培养中小学生多动笔、多写作的好习惯,对提高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很多,但是,我认为以上几点是最有效的途径。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可造就的,需要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同时它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互动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拨开迷雾,奔向胜利的彼岸。
参考文献:
[1]《中华教育之科研文丛》中国计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