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从阅读到悦读——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作者】 杨 丽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第五中学)
【正文】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并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展示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如何引导他们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不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在低年级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习惯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就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不断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受到教育,甚至终生都可受益。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惜书的习惯和阅读卫生习惯
新生入学后一拿到新课本,教师就要进行爱惜课本的教育,深入浅出地讲解书的作用。还要告诉学生读书时应当怎样拿书,怎样翻书,眼睛和书需保持多远的距离,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不躺着看书等等,而且要经常检查,严格要求,必要时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有些学生在学前已经养成了阅读坏习惯,教师要耐心纠正,直至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止。
2.认真阅读的习惯
低年级阅读教学,让学生对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眼停机会,养成集中注意的习惯,以便学会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指导学生适时过渡到小声轻读、默读,并能自由地调节眼停和眼动。到了高年级,则主要依靠默读,使学生提高视觉广度和视音距,减少回视的次数和减少扫视的错误次数,提高阅读效率。
3.边读边想的习惯
学生开始阅读时,就要引导他们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理解文意。在默读时,眼到,就是要求学生认清每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坏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对文中的词句要能边读边分析综合,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后能提出不懂的问题;手到,就是要求学生边读边动笔,记下重点或不懂的问题。不仅让学生看和听,还要让学生用口说、动手写,把阅读的感知过程变为动觉的学习过程,为阅读的理解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了读文章时思考什么,思维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二、以“爱”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有了兴趣,孩子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电影、电视、网络为什么总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答案很简单——源于“爱”。那么,我们老师的任务是:让孩子爱上读书,体验读书的快乐。
1.故事点拨,激发欲望
书本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其实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我就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故事,利用课前二分钟或语文课前五分钟生动形象地讲给他们听,有时故设悬念,只讲故事的一个片断,让这些精彩的故事或片断成为“诱饵”,诱导学生因趣而寻书来读。
2.以身作则,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传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此而爱上读书的。因此,我特别注意与学生共同阅读,凡是我要推荐给学生的书,我必先自读,共同与作者对话。每天早晨,我必到教室,与学生各捧一本书入神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在爱读书的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爱上读书是理所当然的。
3.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有机扩大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策略。扩大阅读量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上好每一节语文阅读课,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必要的。我在班级中提出“每天四餐”的建议:让读书成为学生一日中的“第四餐”,每天拿出1小时读课外书。每天家庭作业一定会安排课外阅读的内容,我告诉孩子们,除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三餐一样,读课外书也应成为每天都要干的事,这样才会从中汲取更多更好的养分。
三、创造条件拓宽课外阅读的渠道
鲁迅先生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这话讲得可谓精妙无比!可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书可读,学生空有一腔读书的热情,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能酿出蜜来呢?所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地为孩子们创设课外(下转第87页)(上接第97页)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可读,才能让他们采得花,酿得蜜。为此,我们应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争取家长的配合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光靠老师,必须要有家长的紧密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访、飞信、班级周报、校报等途径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定期向家长推荐好书,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给孩子选购合适的图书,为孩子订阅优秀报刊,让孩子们有好书好报可读。我还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书香家庭氛围。
2.图书角意识的培养
每学期初,我们都会发动学生买书、捐书,组建班级图书角,积极参与学校的图书置换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但班级图书角资源毕竟有限,满足不了不断成长的孩子们的需求。图书馆才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帮助学生到图书馆去借阅所需图书,周日假期到超市、书店去看书……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把图书角、图书馆、书店等当作课外阅读的乐园、创新的天地和心灵驰骋的原野。
3.网络资源的利用
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教会学生怎样在网络环境中阅读是顺应课改及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我校已经建立了班班通,许多同学的家庭也早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所以我利用多媒体,在班级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少儿网站,如:童话网、佳佳图书网、少儿信息港,鼓励他们上网阅读,广采博闻,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量。
总之, 课外阅读不应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有责任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 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让他们的心灵在最纯洁的人类智慧中渲染成长,让课外阅读为他们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如何引导他们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不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在低年级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习惯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就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不断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受到教育,甚至终生都可受益。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惜书的习惯和阅读卫生习惯
新生入学后一拿到新课本,教师就要进行爱惜课本的教育,深入浅出地讲解书的作用。还要告诉学生读书时应当怎样拿书,怎样翻书,眼睛和书需保持多远的距离,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不躺着看书等等,而且要经常检查,严格要求,必要时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有些学生在学前已经养成了阅读坏习惯,教师要耐心纠正,直至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止。
2.认真阅读的习惯
低年级阅读教学,让学生对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眼停机会,养成集中注意的习惯,以便学会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指导学生适时过渡到小声轻读、默读,并能自由地调节眼停和眼动。到了高年级,则主要依靠默读,使学生提高视觉广度和视音距,减少回视的次数和减少扫视的错误次数,提高阅读效率。
3.边读边想的习惯
学生开始阅读时,就要引导他们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理解文意。在默读时,眼到,就是要求学生认清每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坏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对文中的词句要能边读边分析综合,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后能提出不懂的问题;手到,就是要求学生边读边动笔,记下重点或不懂的问题。不仅让学生看和听,还要让学生用口说、动手写,把阅读的感知过程变为动觉的学习过程,为阅读的理解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了读文章时思考什么,思维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二、以“爱”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有了兴趣,孩子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电影、电视、网络为什么总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答案很简单——源于“爱”。那么,我们老师的任务是:让孩子爱上读书,体验读书的快乐。
1.故事点拨,激发欲望
书本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其实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我就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故事,利用课前二分钟或语文课前五分钟生动形象地讲给他们听,有时故设悬念,只讲故事的一个片断,让这些精彩的故事或片断成为“诱饵”,诱导学生因趣而寻书来读。
2.以身作则,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传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此而爱上读书的。因此,我特别注意与学生共同阅读,凡是我要推荐给学生的书,我必先自读,共同与作者对话。每天早晨,我必到教室,与学生各捧一本书入神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在爱读书的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爱上读书是理所当然的。
3.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有机扩大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策略。扩大阅读量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上好每一节语文阅读课,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必要的。我在班级中提出“每天四餐”的建议:让读书成为学生一日中的“第四餐”,每天拿出1小时读课外书。每天家庭作业一定会安排课外阅读的内容,我告诉孩子们,除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三餐一样,读课外书也应成为每天都要干的事,这样才会从中汲取更多更好的养分。
三、创造条件拓宽课外阅读的渠道
鲁迅先生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这话讲得可谓精妙无比!可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书可读,学生空有一腔读书的热情,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能酿出蜜来呢?所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地为孩子们创设课外(下转第87页)(上接第97页)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可读,才能让他们采得花,酿得蜜。为此,我们应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争取家长的配合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光靠老师,必须要有家长的紧密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访、飞信、班级周报、校报等途径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定期向家长推荐好书,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给孩子选购合适的图书,为孩子订阅优秀报刊,让孩子们有好书好报可读。我还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书香家庭氛围。
2.图书角意识的培养
每学期初,我们都会发动学生买书、捐书,组建班级图书角,积极参与学校的图书置换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但班级图书角资源毕竟有限,满足不了不断成长的孩子们的需求。图书馆才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帮助学生到图书馆去借阅所需图书,周日假期到超市、书店去看书……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把图书角、图书馆、书店等当作课外阅读的乐园、创新的天地和心灵驰骋的原野。
3.网络资源的利用
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教会学生怎样在网络环境中阅读是顺应课改及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我校已经建立了班班通,许多同学的家庭也早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所以我利用多媒体,在班级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少儿网站,如:童话网、佳佳图书网、少儿信息港,鼓励他们上网阅读,广采博闻,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量。
总之, 课外阅读不应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有责任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 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让他们的心灵在最纯洁的人类智慧中渲染成长,让课外阅读为他们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