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如何构建数学有效课堂

【作者】 周娟锋

【机构】 (陕西省乾县灵源大王中心小学)


【正文】  所谓“有效课堂”,是指教师在一节课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在不断提出高效课堂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更是每位教师的责任。那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因为数学是工具学科,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在这一年龄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不同的成功体验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胜好强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
  二、因材施教,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差异性,设计有效的数学教学
  每一个学生数学的学习状况都有所不同,这不同除了经验、基础和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外,还表现在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认知差异,这些不同导致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为了能够对不同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教师应当充分注重学生的差别。为了解决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别,教师可以采取如下解决方案:首先要授课内容适宜。授课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授课内容过难会对基础差的学生带来困扰。为了照顾群体,教师应当选择适宜难度的授课内容。其次是留有一定的学习余地。教师所能够做的就是为学生留有自我发展空间,让他们可以对自己的薄弱点有一个针对性的提高。最后就是注重答疑。有时候教师会以自身视角来评判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就容易忽视一些学生可能会犯的问题。而答疑恰恰是让学生自己暴露问题。只有为学生“定身而做”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有效,甚至高效。保持学习兴趣,数学的课堂教学才能一直有效。
  (2)注重学生个性差异,转换角色,构建有效数学教学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学生也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只有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发挥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学生的才华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教学所遵循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