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作者】 马月梅
【机构】 (新疆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阿布拉什小学)
【正文】 摘 要: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要讲究教学艺术。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才能使学生易学易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数学基本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它科目的学习。因此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要讲究教学艺术。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才能使学生易学易懂。下面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口、眼、耳、手、脚等器官或肢体的艺术谈几点浅见。
一、口,谈吐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在数学教学中,叙述概念、定义,讲解例题、分析问题,教师要以清晰、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路,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数学语言的表达,既要符合数学本身特点,又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首先要有严格的科学性。比如定义要完整准确地叙述,分析推理要严密,切忌空洞生硬。如通过分析“约数”个数得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1的约数: 1。
2的约数: 1、?2。
3的约数: 1、?3。
4的约数; 1、?2、?4。
5的约数; 1、?5。
6的约数; 1、?2、?3、?6。
7的约数: 1、?7。
8的约数; 1、?2、?4、?8。
有一个约数的有:1。
有两个约数的有:2、3、5、7。
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有:4、6、8。
通过分析得出: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都是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这样分析推理,学生能清楚了解质数、合数与约数有密切的联系。另方面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坚持太久,数学语言的运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其次,声音要根据问题的条件,有高低、轻重、快慢之分,以突出重点。这样学生会引起同感,产生共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求“平均数”问题:“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前三天每天看12页,后4天共看?55页,求小明一周平均每天看多少页?”教师在读题时,第一个条件“每天”第二个条件“共看”,问题中的“一周”,要加重语气,且应慢读,这样学生就会注意这些词语的重要性,加深理解,减少列式错误。同时还要巧妙地将“注意”规律运用在教学中。此外还要锻炼那些胆小怕发言学生的意志力,鼓励他们正确认识缺点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教师应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以达到全面提高成绩的目的。如我班的洁旋同学,成绩还可以,但被老师提问就慌乱起来,回答错误。我了解知道这是胆小造成的,于是我鼓励她要大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对是错。经过一段时间,洁旋同学改变了胆小的弱点,成绩也更上一层楼。
二、眼,教师上课时,要眼观六路
小学生注意力和意志力不稳定,这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顾自己不停地讲或眼睛只盯住黑板和课本,应经常观察全班同学,留意他们各自听课状态。如讲“12、37、72、113这四个数,哪些数能被3整除?”分析各数位上的数的和得知1+2=3,7+2=9,3和9能被3整除,所以12和72能被3整除。这时,学生如果能听懂的表情得意,听不懂的愁眉苦脸。又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找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一个三角形面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相等关系: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自己找相等关系。这时思路跟得上的学生显得很轻松,还在思索思考的,他们的表情显得很严肃。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听课情况了解学生接受程度,调节课的进程,该强调的强调,该补充的补充。如要强调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的和。”这个规律能懂,被9整除的数的特点也就懂了(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的和能被9整除的,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且要特别注意基础差,容易走神开小差的学生的听课状态。但怎样从学生的表情去判断他们是否听懂和理解所学知识呢?通常情况下,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课、板书,脸上露出微笑或点头的,就是听得懂的;而那些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皱起眉头显得紧张的,就是听不懂的。如讲积的近似值问题:“面粉每千克2.46元,买3.4千克要用多少元?”列式:2.46×3.4=8.364(元)≈8.36(元)。那么,为什么要约等于8.36元,学生如果能说出“因为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所以要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上的?4舍去。”他们就是听得懂的;那些回答不出,傻乎乎的,多数就是听不懂的;而那些眼睛一动不动,久久注视着某一方向的,或东张西望、手忙脚乱的,就是走神、开小差做小动作的。总之,只要教师眼睛时时不离学生,就能读懂学生,采取相应措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
三、耳,教师上课时,要耳听八方
课堂提问是经常的,要想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讲究评价方法。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留意学生的回答,答对的要给予表扬、肯定。答错的,要分析原因,要十分留意听清楚基础差的学生的回答,最大限度防止这部分学生错误概念的外延。如“?0除以任何数都得?0”、“互质数一定是质数”等等,这一类问题应及时纠正,不然后果将十分严重。
四、手,要正确运用手势,板书要快捷
教师板书时,一定要做到:标题醒目,条理清楚,字迹工整,还要运用彩色笔突出重、难点。如在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时,要把“个位、0、5、都能”几个字词用色粉笔标出以示其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手势,一定要大方、自然,比划清楚、形象。如在讲:“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就扩大或缩小若干倍”时,可以用手比划向上方向表示扩大,即用↑符号表示;用手比划向下方向表示缩小,即用↓符号表示。让学生感到形象、直观,对扩大、缩小有较深的认识,使感知规律得到充分应用。
五、脚,要站着讲课,要勤走动
教师上课时不要坐着讲课,要站着讲课,使全班学生都能听到。还要前后走走,督促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集中精神听课。在学生做练习时,还要来回走动观察,看看有多少人做对,多少人做错,错的有几种,原因在那里。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进行纠正,同时,对好的、有创意的要进行推广以起带动作用。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讲究教学艺术,善于运用教学艺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数学基本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它科目的学习。因此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要讲究教学艺术。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才能使学生易学易懂。下面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口、眼、耳、手、脚等器官或肢体的艺术谈几点浅见。
一、口,谈吐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在数学教学中,叙述概念、定义,讲解例题、分析问题,教师要以清晰、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路,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数学语言的表达,既要符合数学本身特点,又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首先要有严格的科学性。比如定义要完整准确地叙述,分析推理要严密,切忌空洞生硬。如通过分析“约数”个数得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1的约数: 1。
2的约数: 1、?2。
3的约数: 1、?3。
4的约数; 1、?2、?4。
5的约数; 1、?5。
6的约数; 1、?2、?3、?6。
7的约数: 1、?7。
8的约数; 1、?2、?4、?8。
有一个约数的有:1。
有两个约数的有:2、3、5、7。
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有:4、6、8。
通过分析得出: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都是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这样分析推理,学生能清楚了解质数、合数与约数有密切的联系。另方面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坚持太久,数学语言的运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其次,声音要根据问题的条件,有高低、轻重、快慢之分,以突出重点。这样学生会引起同感,产生共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求“平均数”问题:“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前三天每天看12页,后4天共看?55页,求小明一周平均每天看多少页?”教师在读题时,第一个条件“每天”第二个条件“共看”,问题中的“一周”,要加重语气,且应慢读,这样学生就会注意这些词语的重要性,加深理解,减少列式错误。同时还要巧妙地将“注意”规律运用在教学中。此外还要锻炼那些胆小怕发言学生的意志力,鼓励他们正确认识缺点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教师应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以达到全面提高成绩的目的。如我班的洁旋同学,成绩还可以,但被老师提问就慌乱起来,回答错误。我了解知道这是胆小造成的,于是我鼓励她要大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对是错。经过一段时间,洁旋同学改变了胆小的弱点,成绩也更上一层楼。
二、眼,教师上课时,要眼观六路
小学生注意力和意志力不稳定,这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顾自己不停地讲或眼睛只盯住黑板和课本,应经常观察全班同学,留意他们各自听课状态。如讲“12、37、72、113这四个数,哪些数能被3整除?”分析各数位上的数的和得知1+2=3,7+2=9,3和9能被3整除,所以12和72能被3整除。这时,学生如果能听懂的表情得意,听不懂的愁眉苦脸。又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找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一个三角形面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相等关系: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自己找相等关系。这时思路跟得上的学生显得很轻松,还在思索思考的,他们的表情显得很严肃。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听课情况了解学生接受程度,调节课的进程,该强调的强调,该补充的补充。如要强调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的和。”这个规律能懂,被9整除的数的特点也就懂了(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的和能被9整除的,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且要特别注意基础差,容易走神开小差的学生的听课状态。但怎样从学生的表情去判断他们是否听懂和理解所学知识呢?通常情况下,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课、板书,脸上露出微笑或点头的,就是听得懂的;而那些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皱起眉头显得紧张的,就是听不懂的。如讲积的近似值问题:“面粉每千克2.46元,买3.4千克要用多少元?”列式:2.46×3.4=8.364(元)≈8.36(元)。那么,为什么要约等于8.36元,学生如果能说出“因为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所以要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上的?4舍去。”他们就是听得懂的;那些回答不出,傻乎乎的,多数就是听不懂的;而那些眼睛一动不动,久久注视着某一方向的,或东张西望、手忙脚乱的,就是走神、开小差做小动作的。总之,只要教师眼睛时时不离学生,就能读懂学生,采取相应措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
三、耳,教师上课时,要耳听八方
课堂提问是经常的,要想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讲究评价方法。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留意学生的回答,答对的要给予表扬、肯定。答错的,要分析原因,要十分留意听清楚基础差的学生的回答,最大限度防止这部分学生错误概念的外延。如“?0除以任何数都得?0”、“互质数一定是质数”等等,这一类问题应及时纠正,不然后果将十分严重。
四、手,要正确运用手势,板书要快捷
教师板书时,一定要做到:标题醒目,条理清楚,字迹工整,还要运用彩色笔突出重、难点。如在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时,要把“个位、0、5、都能”几个字词用色粉笔标出以示其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手势,一定要大方、自然,比划清楚、形象。如在讲:“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就扩大或缩小若干倍”时,可以用手比划向上方向表示扩大,即用↑符号表示;用手比划向下方向表示缩小,即用↓符号表示。让学生感到形象、直观,对扩大、缩小有较深的认识,使感知规律得到充分应用。
五、脚,要站着讲课,要勤走动
教师上课时不要坐着讲课,要站着讲课,使全班学生都能听到。还要前后走走,督促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集中精神听课。在学生做练习时,还要来回走动观察,看看有多少人做对,多少人做错,错的有几种,原因在那里。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进行纠正,同时,对好的、有创意的要进行推广以起带动作用。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讲究教学艺术,善于运用教学艺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