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师成长的关键是备好课

【作者】 尚艳梅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塘格木镇寄宿制小学)


【正文】谈到“备课”,有的新教师往往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选择、确定。而写教案,只是对上述理解、思考、选择这一备课过程的书面记录。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第三种问题是难以驾驭一堂课的时间。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考虑如 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要备好课。
  一、研读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1.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材地位、作用,确定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选练习和作业。要上好课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不然就会穷于应付,教学效果不可能好。所以,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主体部分。
  2.把握研读教材的步骤。一是浏览教材。 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全套教材进行粗读,浏览一遍教材的主要内容,了解全套教材共有几册、几单元,分布在哪些年级学习,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从整体上了解全套教材的概貌,把握整个教材的结构体系。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序性和整体意识,备课与上课时就能瞻前顾后,不至于重复讲解,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自己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告诉学生,让学生对教材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二是通读本学期使用的教材通过通读全册教材,全面了解教材内容,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正确地把握教材的深广度,领会编排或修改的意图。这样就可以为制订 学期教学计划和钻研某一单元教材、某一章节教材作好准备;三是细读所教学的单元教材。一个单元的教材是相对独立的一块知识,教师在单元备课时,不仅要对本单元教材细细读懂,清除障碍,而且要分析其内部结构,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个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以至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样就可以在教学时不仅要求明确,重点突出,而且可以前后联系,上下连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四是精读教材 认真阅读,细心分析,深钻细研,逐字逐句推敲、研究,做到“字字落实”,从而明确以下问题:第一,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要使学生学会哪些基础知识?熟练哪些基本技能?培养什么能力?进行什么思想品德教育?第二,本节课教材有什么内在联系?教材的重点是什么?学生最难理解与掌握的问题是什么?突破难点的关键是什么?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习题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搭配使用?五是精心组织教材、处理教材教材内容是按照学科本身的科学性 和系统性来编排的,教学时教师不能把 教材结构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要考虑:第一,怎样根据知识的迁移规律,组织好旧知识的复习,创设好学生接受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课题如何引入,新旧知识怎样衔接,新知识怎样展开,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怎样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程序,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详讲什么,略讲什么,重点怎样突出,难点怎样突破,关键如何抓住,也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怎样根据反馈原理选择和安排好层次练习,使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落实到实处。第四,怎样根据学生实际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得到渗透;六是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并注意经 常积累资料,以帮助更好地吃透教材和补充教材。参阅有关教学资料和积累资 料贵在经常、持之以恒。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收集点滴教学资料,为上课做准备。
  二、分析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1.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学生课堂上最快乐的事是交流,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面对具有鲜活生气和灵动个性的学生,教师的设计和活动应更多地 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只有学生精彩了,课堂才会真的精彩。
  2.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 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谓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小学一年级学习 “a 、o 、e”的课堂片段,教师在课堂上刚出示教材上的图画时,许多学生口中就发出“ a — a —”的声音,教师很严肃地 立即把图片藏在身后,组织教学,等大家安静后又拿出图片,下面仍有“ a — a — ”的声音。 上述案例中,尽管教师精心创设了导入情境,但整个设计还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状态熟视无睹,甚至学生都说出了 “a”,教师却急于回避,让学生“懂装不懂”,只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真是应了“心中有书、目中无人”这句话。
  三、设计教法,促进人人进步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 得法。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 要可以从学习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 业、考试、检查、总结、课外学习等方面进行指导,让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构思缜密,备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在备课时既要做好预先设计,又要考虑课堂生成问题。一是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 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环节。新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三是联系实际,拓展应用环节。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根据知识点,设计拓展思维的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自我反思,总结评价环节。老师设计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 会的?”等,让学生进一步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良好的评价习惯。注重板书设计,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 观,力求多样化。
  总之,备好课是教师再学习的一个过程。因此,认真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