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课堂练习突出“三性”,复习更有效

【作者】 黄 滟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利用练习进行训练是复习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在训练中既巩固已学的知识,又有新的收获,这体现知识积累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是,不少教师在复习阶段进行了“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学生整天为应付“题海”而搞得昏头转向。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复习效果也差。我认为,为了避免复习的低效,复习课的练习应突出“三性”,即趣味性、差异性、自主性。
  关键词:课堂练习;“三性”;复习;有效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利用练习进行训练是复习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在训练中既巩固已学的知识,又有新的收获,这体现知识积累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是,不少教师在复习阶段进行了“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学生整天为应付“题海”而搞得昏头转向。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复习效果也差。
  我认为,为了避免复习的低效,复习课的练习应突出“三性”,即趣味性、差异性、自主性。
  一、趣味性
  在复习阶段,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厌倦感,因为所复习的知识都是学过的,没有新意。所以,我们应从形式上赋予其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复习是和“老朋友”在“玩”,并能在“玩”中重新认识“老朋友”。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复习生字时,我让学生编字谜给同学猜,他们很是喜欢,兴趣很高,编出了不少有意思的字谜,如“默”字,学生编的谜面是“黑狗”;“图”字,学生编的谜面是“外面能说话,里面雪花飘,里外合一起,大家都爱看”。学生不仅觉得编谜语有意思,猜谜语也其乐无穷。我把学生编的谜语编号后贴在教室墙上,学生自由选择谜语来猜,把猜中的谜语的编号和答案写下来交给我,我把学生猜对谜语数量统计出来,评出“猜谜能手”。
  复习课文时,我召开了“颁奖仪式”,让学生给课文的人、景、物等“颁奖”,要求写“颁奖词”说明获奖理由。学生纷纷细读课文,研究“奖项”和编写“颁奖词”。有的学生重读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给司马迁颁发“忍辱负重奖”,因为“司马迁得罪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后,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但为了完成《史记》而打消念头,终于写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有的学生由课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颁发一个“最失败奖”给火星,因为“它与‘孪生兄弟’地球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但是地球孕育了无数的生命,火星却因自身的吸引力小,而且靠太阳太近,竟连一根小草也没能存活下来。”还有的学生由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而颁了一个“风景如画奖”给西湖,因为“夏天,西湖里碧绿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好像与天连接在一起,在荷叶间亭亭玉立的荷花在阳光和荷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真像是一幅画呀。”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擂台赛”、“知识竞答”等活动。课堂上“竞赛”,既从根本上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充分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同时,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有趣的复习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复习当然更有效。
  二、差异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复习中,我们应该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人而设计练习,关注到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后进生能“够到”,优生能“吃饱”。因而课堂练习要按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分层。
  练习分层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练习量分层,这就需要掌握充分练习和自由发展的火候。对于后进生,控制有难度的练习量,增加基础知识的练习量,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中等生,重在分析指导,通过练习使其弥补知识缺漏,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实现技能技巧的迁移。对于优等生,适当减少做基础性练习量,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练习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总之,练习量的分层要视生情而定,让各类学生既能得到充分练习,又能得到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是练习难度分层,需要统一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标。后进生的练习难度适当降低,使之指向基础目标,确保完成基础练习。中等生保持难度,使他们在确保达成基础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完成发展目标。优等生增加难度,促使他们在较高的知识平台上发展,努力实现创造目标。
  在一节习作复习课上,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设计以下的练习:A.选出你认为自己这学期写得最好的一篇习作读给同学听;B.选出你自己的一篇习作进行修改;C.选出你自己的一篇习作,换另一个角度重写。其中A类是后进生的练习,B类是中等生的练习,C类是优等生的练习。这样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高度,既不会打击后进生的自信心,也能使优等生能拓展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强化了中等生的习作训练。
  三、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复习不仅是知识回忆和再现的过程,更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是提高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复习阶段,我给予学生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由他们自主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最让学生收获大的是当“小老师”,给同学出题并批改。
  在进行了字类的知识梳理后,我让学生自主出题:围绕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参考写过的试卷或自己的参考书,出一份字类练习题,并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交换来做。做题人完成后交回出题人改,出题人改后又给做题人订正,最后出题人对订正情况进行检查。我负责指导以及督促。词类、句类、阅读类都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练习。以上的分类练习都完成后,由学生自编一套综合练习题,自选做题人。这样,学生自己既是出题人,也是做题人,还是批改人,得到了多次训练,效果非常好。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复习阶段的具有趣味性、差异性、自主性的课堂练习使不同需求的学生能在乐趣中自主地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复习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教育研究与评论》
  [3]《小学语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