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论激发农村七年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作者】 王 芹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泥龙镇初级中学)


【正文】兴趣是我们人类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启发者,它更是学生对知识探索追求的不竭动力。兴趣是打开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高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快乐!而快乐的学习才能得到长效收益。
  我已经在一所农村中学执教九年时间,见过大部分的学生在英语学习历程中从七年级时的“so easy 我们自信满满”到八年级时的“not easy ,但我们很努力”再到九年级时的“so hard,we quit!”。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没有前者那样大滑坡,一直保持了七年级时的“优异成绩”,但他们学得并不轻松,更谈不上快乐!并表示如果可以选择,如果不是为了升学,他们是不会学习英语的。然而农村的英语教师们也是比城市中的英语教师更幸苦,实属费力不讨好型,自己累得精疲力竭,却收效甚微,表示很无奈。当然,要解决问题,我们就必须直面我们目前解决不了的客观原因,自我剖析,去寻找主观原因:七年级时,也就是孩子们初接触英语时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的引导方法不够有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细谈在农村七年级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一、把游戏引入学习中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活泼好动、爱玩爱热闹的性格特点设计和组织英语教学游戏活动,能使枯燥的英语句型操练变得简单明晰、趣味无穷,同时有助于学生学习、掌握、巩固、复习和运用所学知识,使语言学习富有实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內容把游戏恰当地引入课堂,并充分发挥教学游戏的作用。为了能使英语教学游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趣味性和竞争性
  七年级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和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课堂上开展英语教学游戏也正是为了借助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连接身体部位游戏”、“排兵布阵”、“动作比赛”“ Simon Says”等游戏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利。
  2、规则要明确,且有激励性和可控制性
  为了能使英语游戏活动收到实效游戏规则一定要明确。教师作为游戏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游戏前应把游戏的规则要求和注意事项向学生介绍清楚,必要时,教师要将如何做游戏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学生明确它们要干的事情,就不会混乱了。另外,游戏的规则要有激励性和可控制性。为了保证游戏的有效性,,要对这类游戏规定其范围。如在游戏开始前和学生想出一些游戏中要用到的形容词以及物品名称。设计这类游戏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其听和说的技能,同时在活动中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3、安排要注意适时性和渐进性
  七年级学生模仿性强,情绪活泼,但自我控制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语言技能训练的需要适时。如在学生刚学完大量食物名称后,组织他们们展开“ what'smissing”、“ memory game”、“传话游戏”等,这样不仅能使游戏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同时又能消除学生在语言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产生的身心疲倦感,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上围绕某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训练开展多个教学游戏,一定要注意游戏戏内容和要求的渐进性,即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例如孩子们学完水果后,训练学生听的技能,教师依次展开“听听、指指”、“听听画画”、“听听、写写”等教学游戏,就遵循了此原则。
  二、请把手势语用起来
  由于农村学校七年级英语教学受到其知识面、知识量的限制, 英语教师除了语言表述外,还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与学生沟通。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运用好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还要科学、合理、艺术地运用体态语。TPR(全身感应法)主要通过使用肢体语言来实施,实践证明该类教学方法更具吸引力,更让人印象深刻。七年级英语课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其他文化课。授课方式应取自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和用得上的最简单的表述方式,并着重于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英语教学中可使用的体态语言的类型是丰富多彩的,根据其载体分,通常可以分为手势体态语、表情体态语、身姿体态语和空间距离体态语四类。
  根据手势体态语、表情体态语、身姿体态语和空间距离体态语的分类,我举一些例子仅供参考。例如在教授单词this和these时,读this我们用一根手指指向单词,读these时,我们用整个手掌指向单词,这样我们不需要苦口婆心给他们讲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复数;在教授表情用语smile,cry,laugh等词时,读smile时我们就微笑,读cry时我们就用哭腔,读laugh时我们就大笑,并带着学生一起做表情;在教授throw,catch,put down等词时,就用我们的身体做出相应动作,并带着他们一起做。这个时候,我个人觉得也应该是“多动症”的老师最受欢迎的时候。英语课变成“舞蹈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学习结合生活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它的最本质功能是在生活中进行交际的功能,因此,英语教学离不开生活实际,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一则笑话这样讲:一位身处英国的国人掉于悬崖的树枝上,大喊救命,英国人走来:“ Hello how are you ?”这位国民不加思索:“Fine,thank you.”听了以后我捧腹大笑,笑过之后我心海翻腾。这是为什么呢?这与我们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仔细想想:把书本里的语言强加于学生,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思维的权利,上英语课就完全处于“学”而没机会“用”。时间长了谁都会烦。看来,任何一种学习离开了生活的土壤终有一天会“死”去。《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做到学习生活化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节英语课有个恰如其分的课堂导入是很重要的。比如:让同学们看今天的天气,观察周围同学衣服的颜色.然后进行交流:What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What color is?lilei's dress  
  2、教学内容生活化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 “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合理地将教材与生活恰当地结合在一起。
  3、课堂活动的生活化
  结合学生好动、好模仿这一特点,设计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的活动和游戏,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学会了新知,他们会觉得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例如,在练习 Where is.时,我把小组分为客厅,洗澡间,厨房,卧室,并用单词卡片做标记,这样班里的同学就自然地处于不同的房间,然后进行 Where is Lifang? She is in the bathroom.句型的训练,这样一来,同学们感觉到挺有意思。这些活动达到了学生有益的交互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等效果。再举例说明:在教授<why do you like pandas >这个单元时到后边的对话环节,我们可以把教室变成“动物园”,让一些孩子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动物面具戴上扮演动物,一些孩子在老师这位“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动物园,并展开对话:Do you like pandas? \yes,I do \Why do you like pandas?\Because they are cute.然后再换学生扮演动物,当导游。孩子们会对这个对话非常感兴趣并且印象深刻。
  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愿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兴趣是打开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习旅程中的助力器;是知识深海中的无尽光源,能让他们看到知识海洋中的五彩斑斓,让他们在观赏中,享受中,快乐中习得这个世界的精彩,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