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探

【作者】 罗坤丽

【机构】 (四川省仁寿县宝马镇九年制学校)


【正文】摘 要:本文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首先从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入手,然后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有效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物学生产生兴趣,可以有效提升其学习成绩和效率,还可以启发其生物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身为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懂得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完成生物课堂的教学目标。但是因为初中生物内容过于抽象,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通常都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以至于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了生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师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刚刚接触生物课时,学生都愿意主动的去进行学习和探究,但是,大部分生物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没有创新性,以至于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着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并且因为初中生物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细胞和基因等概念。生物教师通常都是在教室中进行教学,很少带领学生们进入到实验室,因此学生对于实验室非常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于围绕课本,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1突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大部分都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主动去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生物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主动进行思考和敢于质疑,从而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眼球的结构”时,可以对学生阐述近视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物象呈现在了视网膜前面,导致近视的人们看不清东西,这个时候部分学生会结合自身了解的知识,提出相关问题,教师需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并把问题的答案解释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对眼球的结构更加了解,并对近视形成的原因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出现近视的情况。
  2.2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多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生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2]。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例如细胞结构和生物形成等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视性,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思维较为活跃,并且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把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成为了教师的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全面的对学生展示生物知识点,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细胞结构。此外,还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给学生播放有关生物的知识点,例如,花开的过程和植物生长的过程。
  2.3注重生物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对实验教学不断进行完善,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生物实验学习。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所以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可以激起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结合要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过程以及结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对实验的过程进行仔细观察,熟练掌握实验的要领。此外,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一些演示实验和设计实验等。
  例如,教师在讲解“酶的本质及特性”时,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内脏,然后组织学生进入到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引学生仔细观察,把小动物的内脏放到试管中加入少许氧化氢,试管内出现气泡,反应强烈,然后把余烬火材棍靠近试管的管口,火材棍复燃。通过实验,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和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生物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3]。在传统生物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依靠死记硬背,这种记忆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创建学习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去接触大自然,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例如,教师在讲解七年级上册“认识生物”时,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周边感受大自然,发生生物,加深学生的感官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生物、观察生物,使其可以对身边的生物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通过把教材中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把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化,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物学科的特点,突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生物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以后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丽.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14):153.
  [2]陈玉春.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58.
  [3]雷志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