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作者】 潘华清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西潘楼学区中心幼儿园)
【正文】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时期既是人的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又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最宝贵的时期。幼儿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现有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及时发现幼儿创造的欲望,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讨。通过实践验证,笔者认为采取好奇法、游戏法、引导法、为师法、赏识法等五法,可以提高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实效。下面笔者就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简要谈几点具体体会和具体的培养方法:
一、好奇法——激发创造兴趣,赏识创造表现。
好奇心人皆有之。好奇心是一种原始性的动机,幼儿的好奇心,就是对什么事都想知道个究竟。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好奇心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之一,人们的许多行为都是由于好奇心驱使的结果。好奇心和创造能力相互制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成人习以为常的周围环境,而对于幼儿却感到多姿多彩、新鲜好奇,非常愿意去探索和摆弄新鲜的物品。而好奇法就是利用周围的环境来诱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好奇心的驱使,来发展创造能力。例如我们教师可以让幼儿看一看,玩具是否坏了?看看身边小朋友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做的?也可以向幼儿提出假如发生了“猫掉在井里怎么办”、“玩具突然坏了怎么办”等紧急情况的问题,让幼儿带着好奇心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事实上,开发幼儿创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积极回应孩子的好奇心,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能力,只要给幼儿机会,鼓励幼儿,并且对其进行正确的训练引导,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幼儿的创造能力。而且创造能力是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通过日常活动可为幼儿播下好奇的种子。
其实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而给幼儿从小树立自信,培养其成功感,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将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愿意表现自己,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功。我们应该承认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天分和优势,发展过程中也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因此我们教师要为每个幼儿提供广泛的具有个体适宜性的锻炼机会,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条件,并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既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又锻炼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敢于表现自己。如:在活动区开放的时间,许多幼儿选择了表演区域。在这里,幼儿可以聆听动人的音乐,表演自己喜欢的童话剧,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更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还可以培养出真、善、美的优秀品质。
二、游戏法——营造游戏氛围,发挥创造潜能。
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游戏法,就是通过游戏方式激发幼儿学习情趣,调动幼儿探讨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因为幼儿喜爱玩游戏,他们在玩游戏中能找到乐趣,在玩游戏中能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应投其所好,可以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参加一些假装游戏、表演游戏,让幼儿在假装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假想机会,以便促进幼儿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如表演《大灰狼来了》,可以让幼儿想象大灰狼来了,我们该怎么办:(1)可以学小兔子,“妈妈没回来,不能把门开”;(2)也可以学猎人打狼,寻找木棍、铁锹等,以武力制服大灰狼;(3)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出幼儿的创造激情,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当然,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二是创造一种良好的活动氛围。有关研究表明:在这种宽松良好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一般较有自信心,爱冒险,善于尝试新鲜事物,喜欢以创造性的方式表现自己。这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要解放儿童的嘴巴、空间、时间、眼睛、头脑和双手。”为幼儿创设一种师生和谐、平等的良好氛围,赏识每一个幼儿,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实践证明:宽松的氛围的确可以释放幼儿的创造潜能。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就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宽松、赏识的氛围,使幼儿自由地思索、想象和再创造。当然我们还要不失时机地为幼儿的点滴进步而喝彩,要鼓励幼儿的创造行为,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践,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发挥创造潜能。
三、引导法——开展启发诱导,培养创造意识。
不可否认,幼儿天生具有创造的潜力,但是由于后天的培养情况不一样,有的孩子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有的孩子创造能力却退化了。虽然说幼儿的创造能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因素,但是最需要的还是后天的启发和诱导,这样才能让幼儿潜在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掘。通常运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有四种:一是用鲜活的大自然来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大自然是培养孩子创造能力最好的课堂。当孩子能够尽情地接触外界丰富的新奇事物的时候,他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兴趣,要知道大自然才是幼儿产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如给幼儿听各种各样的音乐,多带他们出去走走,一起去公园看花,去动物园看动物,去市场或者郊外体验自然人情。二是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幼儿会自发学习,获得进步,知识的源泉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儿积累知识的基础。三是耐心地回答幼儿没完没了的问题。幼儿的好奇心越强,问题就越多,所以无论幼儿问多么奇怪的问题,我们也一定不要厌烦,要耐心地回答。因为如果我们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或者是随便糊弄过去,就只会扼杀幼儿的好奇心,阻碍幼儿创造能力的开发。四是要尽量让幼儿多运动。因为幼儿的大脑发育与身体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能充分发掘幼儿的运动能力,幼儿的性格就有可能会变得很内向消极。幼儿的探索心不足,对什么事情都没有热情的话,就很可能会变得懒惰。让幼儿尽情地运动,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也会逐渐得到发展。
例如在幼儿刚入园后,方方面面均需幼师引导,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方面更是如此。幼儿在活动、游戏、唱歌、跳舞等教学活动中,不知道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模仿、什么是创造,这时就需要我们幼师加以耐心引导,使之会学、会模仿、会创造。如语言“妈妈生气了”,讲授此课时,幼师可介绍妈妈可能生气的原因是:(1)宝宝不听妈妈的话,妈妈生气了;(2)宝宝做错事了,妈妈生气了;(3)宝宝无理取闹,妈妈生气了;(4)宝宝……。让幼儿跟着幼师一起去想妈妈生气的原因,然后让幼儿跟着幼师模仿说妈妈生气的原因,再引导幼儿想象妈妈生气还有哪些情况,让幼儿自己想象,自由发挥,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四、赏识法——适时激励赏识,激发创造动力
“赏识教育”是教育幼儿成功之法,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新利器。赏识法就是老师带着赏识的目光发现幼儿创造的优点和长处,去肯定幼儿的创造,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不断去创新、去创造。在日常幼儿教育活动中,只要教师留心观察,就会时常发现幼儿的创造表现。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及时地加以肯定,采取赏识法,尊重幼儿、相信幼儿、鼓励幼儿,可以帮助幼儿在创造中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由于幼儿刚刚接触社会,刚刚适应集体生活,教师赏识的眼神、赏识的话语、赏识的动作,都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所以创设赏识的氛围,是教师关注幼儿、信任幼儿、尊重幼儿的关键环节。如果我们以赏识的态度,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用鼓励的眼神给幼儿的创作以肯定、欣赏,让幼儿体会到“我行,我能行,我真行”,从而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那么,他们的创造能力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例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会经常做的一个游戏――手指游戏,他们可以用双手做出很多的动作,他们会用自己的小手变化着各种姿势,一会儿说:一只小松鼠跳过来了,一会说:一只小鸟飞来了;有时候,他们小手又会变成山、树、花,有时候,他们会一边变,一边说:“一个手指变一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二个手指变一变,变成小兔跳呀跳,三个手指变一变,变成……”,教师发现后,要及时赞赏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的表现,促其越玩越带劲,花样也越变越多。
总之,创造是一种能力,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需要讲究方法,才能提高实效,以上四种方法只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初步探讨而得,还有很多有效方法等待我们大家一起去探索。希望每个幼教工作者都应为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尽心尽力,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现有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活动,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创造欲望,创造表现,鼓励孩子大胆创造,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幼儿的整体素质也将会随着全面提高,就会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希望我们大家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幼儿的教育特点,在各类活动中重视和珍视幼儿的创造火花,成为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启蒙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智力素质和身心素质,为他们成长为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打好基础。
一、好奇法——激发创造兴趣,赏识创造表现。
好奇心人皆有之。好奇心是一种原始性的动机,幼儿的好奇心,就是对什么事都想知道个究竟。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好奇心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之一,人们的许多行为都是由于好奇心驱使的结果。好奇心和创造能力相互制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成人习以为常的周围环境,而对于幼儿却感到多姿多彩、新鲜好奇,非常愿意去探索和摆弄新鲜的物品。而好奇法就是利用周围的环境来诱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好奇心的驱使,来发展创造能力。例如我们教师可以让幼儿看一看,玩具是否坏了?看看身边小朋友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做的?也可以向幼儿提出假如发生了“猫掉在井里怎么办”、“玩具突然坏了怎么办”等紧急情况的问题,让幼儿带着好奇心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事实上,开发幼儿创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积极回应孩子的好奇心,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能力,只要给幼儿机会,鼓励幼儿,并且对其进行正确的训练引导,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幼儿的创造能力。而且创造能力是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通过日常活动可为幼儿播下好奇的种子。
其实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而给幼儿从小树立自信,培养其成功感,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将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愿意表现自己,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功。我们应该承认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天分和优势,发展过程中也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因此我们教师要为每个幼儿提供广泛的具有个体适宜性的锻炼机会,为每个幼儿创造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条件,并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既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又锻炼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敢于表现自己。如:在活动区开放的时间,许多幼儿选择了表演区域。在这里,幼儿可以聆听动人的音乐,表演自己喜欢的童话剧,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更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还可以培养出真、善、美的优秀品质。
二、游戏法——营造游戏氛围,发挥创造潜能。
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游戏法,就是通过游戏方式激发幼儿学习情趣,调动幼儿探讨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因为幼儿喜爱玩游戏,他们在玩游戏中能找到乐趣,在玩游戏中能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应投其所好,可以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参加一些假装游戏、表演游戏,让幼儿在假装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假想机会,以便促进幼儿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如表演《大灰狼来了》,可以让幼儿想象大灰狼来了,我们该怎么办:(1)可以学小兔子,“妈妈没回来,不能把门开”;(2)也可以学猎人打狼,寻找木棍、铁锹等,以武力制服大灰狼;(3)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出幼儿的创造激情,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当然,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二是创造一种良好的活动氛围。有关研究表明:在这种宽松良好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一般较有自信心,爱冒险,善于尝试新鲜事物,喜欢以创造性的方式表现自己。这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要解放儿童的嘴巴、空间、时间、眼睛、头脑和双手。”为幼儿创设一种师生和谐、平等的良好氛围,赏识每一个幼儿,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实践证明:宽松的氛围的确可以释放幼儿的创造潜能。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就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宽松、赏识的氛围,使幼儿自由地思索、想象和再创造。当然我们还要不失时机地为幼儿的点滴进步而喝彩,要鼓励幼儿的创造行为,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践,开拓思路,活跃思维,发挥创造潜能。
三、引导法——开展启发诱导,培养创造意识。
不可否认,幼儿天生具有创造的潜力,但是由于后天的培养情况不一样,有的孩子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有的孩子创造能力却退化了。虽然说幼儿的创造能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因素,但是最需要的还是后天的启发和诱导,这样才能让幼儿潜在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掘。通常运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有四种:一是用鲜活的大自然来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大自然是培养孩子创造能力最好的课堂。当孩子能够尽情地接触外界丰富的新奇事物的时候,他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兴趣,要知道大自然才是幼儿产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如给幼儿听各种各样的音乐,多带他们出去走走,一起去公园看花,去动物园看动物,去市场或者郊外体验自然人情。二是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幼儿会自发学习,获得进步,知识的源泉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儿积累知识的基础。三是耐心地回答幼儿没完没了的问题。幼儿的好奇心越强,问题就越多,所以无论幼儿问多么奇怪的问题,我们也一定不要厌烦,要耐心地回答。因为如果我们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或者是随便糊弄过去,就只会扼杀幼儿的好奇心,阻碍幼儿创造能力的开发。四是要尽量让幼儿多运动。因为幼儿的大脑发育与身体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能充分发掘幼儿的运动能力,幼儿的性格就有可能会变得很内向消极。幼儿的探索心不足,对什么事情都没有热情的话,就很可能会变得懒惰。让幼儿尽情地运动,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也会逐渐得到发展。
例如在幼儿刚入园后,方方面面均需幼师引导,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方面更是如此。幼儿在活动、游戏、唱歌、跳舞等教学活动中,不知道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模仿、什么是创造,这时就需要我们幼师加以耐心引导,使之会学、会模仿、会创造。如语言“妈妈生气了”,讲授此课时,幼师可介绍妈妈可能生气的原因是:(1)宝宝不听妈妈的话,妈妈生气了;(2)宝宝做错事了,妈妈生气了;(3)宝宝无理取闹,妈妈生气了;(4)宝宝……。让幼儿跟着幼师一起去想妈妈生气的原因,然后让幼儿跟着幼师模仿说妈妈生气的原因,再引导幼儿想象妈妈生气还有哪些情况,让幼儿自己想象,自由发挥,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四、赏识法——适时激励赏识,激发创造动力
“赏识教育”是教育幼儿成功之法,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新利器。赏识法就是老师带着赏识的目光发现幼儿创造的优点和长处,去肯定幼儿的创造,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不断去创新、去创造。在日常幼儿教育活动中,只要教师留心观察,就会时常发现幼儿的创造表现。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及时地加以肯定,采取赏识法,尊重幼儿、相信幼儿、鼓励幼儿,可以帮助幼儿在创造中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由于幼儿刚刚接触社会,刚刚适应集体生活,教师赏识的眼神、赏识的话语、赏识的动作,都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所以创设赏识的氛围,是教师关注幼儿、信任幼儿、尊重幼儿的关键环节。如果我们以赏识的态度,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用鼓励的眼神给幼儿的创作以肯定、欣赏,让幼儿体会到“我行,我能行,我真行”,从而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那么,他们的创造能力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例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会经常做的一个游戏――手指游戏,他们可以用双手做出很多的动作,他们会用自己的小手变化着各种姿势,一会儿说:一只小松鼠跳过来了,一会说:一只小鸟飞来了;有时候,他们小手又会变成山、树、花,有时候,他们会一边变,一边说:“一个手指变一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二个手指变一变,变成小兔跳呀跳,三个手指变一变,变成……”,教师发现后,要及时赞赏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的表现,促其越玩越带劲,花样也越变越多。
总之,创造是一种能力,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需要讲究方法,才能提高实效,以上四种方法只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初步探讨而得,还有很多有效方法等待我们大家一起去探索。希望每个幼教工作者都应为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尽心尽力,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现有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活动,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创造欲望,创造表现,鼓励孩子大胆创造,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幼儿的整体素质也将会随着全面提高,就会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希望我们大家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幼儿的教育特点,在各类活动中重视和珍视幼儿的创造火花,成为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启蒙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智力素质和身心素质,为他们成长为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