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英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备课
【作者】 田 洁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兵团一中)
【正文】摘 要:备课是教师在教学课前必须认真完成的一项准备工作,有效的备课是对课堂教学最有力的支持。有了课前精心的、充分的准备、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作为一门主要学科,英语教学课前精心备课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有了精心的备课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积极的意义。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标性和方向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作者积累了一些英语备课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目的;激发兴趣;熟习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自实施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备课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备课前要钻研教学大纲,通读、熟悉、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要重视 大纲的学习。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可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件时应通读全套教材。不仅通读, 还要熟读、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 都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单元和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就不能 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
如教材对音标和拼读规则的教学安排就是一个例子:本教材为了使学生识记单词,共安排了三个循环,由浅入深地结合单词把拼读规则、音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循环是第四单元至第八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 单词中字母的排列,教会学生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读单音;第二个循环是第九单元至第十六单元。在这一循环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认读48个国际音标符号和学会一些拼读规则;第三个循环是第十七单元至 第二十九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归纳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进一步学会一些常用的拼读规则和几个国际 音标符号。老师如果注意到教材的这个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教会学生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记忆单词,不是教学生死背拼读规则,而是教学生在读、记单词时会用拼读规则,就是看到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能基本正确地读出来;听到符合拼读规则的词的读音,能拼出这个词来。学生具备了把词的音与形 联系起来的能力,再通过图片或实物记词义,他们记词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二、教师要学会设计立体式的备课模式
1.设计好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生告诉我们:到了初中节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烛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好学上进,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因素。要转变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经常去变化教学的手段来吸引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增添一些小巧醒目的内容,给学生有新奇有趣、贴心上进的感觉,让学学生的目光能在教师所设计的学停留更长时间。如:No paisn,no gains
教师在教学方案上的设计上要突出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情境。教师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如何来实现。学习是学习者在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进行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部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在教学方案设计上不仅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还要有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的教学点。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的。运用好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与情境。多鼓励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善于引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的内容上。
三、备课时应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英语的特殊规律考虑教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的过程,它包括从不知到知、到会、到熟练掌握几个步骤。人们认识问题一般是 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超越学生现 阶段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旧单词引出新句型、用旧句型引出新词汇,这个做法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有的老师喜欢把生词写在小黑板上,一个一个地带读,带着拼,这种方法不大好。因为孤立 地记单词是难以记住的,即使一时记住了,到头来还是不会用。老师应该把词放在上、下文的句子里教,这样 不但容易记,而且记住以后也会用。教学中要重视第一次感知。感知印象是否深刻,关键在于学生在感知过程中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学 习过程中,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是提高识记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在教新词、句子或课文过程中使用实 物和图片,使学生边看实物或图片,边听老师说这个词和句子,边想词义,词的拼写形式或句义,边说或边写 这些词。这样眼看、耳听、脑想、口说、手写,几种动作有机配合、协调活动,就能大大提高识记效果。
四、要因材施教,备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实际学习状态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学的这两个方面,既不要脱离学生的学去单独地思考教师的教,也不要只重视学生的学而不去思量和创新教师的教。在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面对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以及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更加适合学生,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更加融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时教师切记按照教师用书中的参考原封不动地进行教学安排,不去思考自己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水平。教师一定要把教师用书作为参考,真正了解自己学生情况之后再实施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亲自备课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备课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来的有效教学方案来。教师一定要注意备课时小的细节,遵循备课的规则,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备出更加出色和精彩的课程。
关键词:教学目的;激发兴趣;熟习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自实施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备课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备课前要钻研教学大纲,通读、熟悉、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要重视 大纲的学习。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可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件时应通读全套教材。不仅通读, 还要熟读、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 都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单元和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就不能 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
如教材对音标和拼读规则的教学安排就是一个例子:本教材为了使学生识记单词,共安排了三个循环,由浅入深地结合单词把拼读规则、音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循环是第四单元至第八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 单词中字母的排列,教会学生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读单音;第二个循环是第九单元至第十六单元。在这一循环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认读48个国际音标符号和学会一些拼读规则;第三个循环是第十七单元至 第二十九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归纳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进一步学会一些常用的拼读规则和几个国际 音标符号。老师如果注意到教材的这个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教会学生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记忆单词,不是教学生死背拼读规则,而是教学生在读、记单词时会用拼读规则,就是看到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能基本正确地读出来;听到符合拼读规则的词的读音,能拼出这个词来。学生具备了把词的音与形 联系起来的能力,再通过图片或实物记词义,他们记词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二、教师要学会设计立体式的备课模式
1.设计好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生告诉我们:到了初中节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烛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好学上进,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因素。要转变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经常去变化教学的手段来吸引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增添一些小巧醒目的内容,给学生有新奇有趣、贴心上进的感觉,让学学生的目光能在教师所设计的学停留更长时间。如:No paisn,no gains
教师在教学方案上的设计上要突出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情境。教师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如何来实现。学习是学习者在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进行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部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在教学方案设计上不仅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还要有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的教学点。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的。运用好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与情境。多鼓励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善于引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的内容上。
三、备课时应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英语的特殊规律考虑教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的过程,它包括从不知到知、到会、到熟练掌握几个步骤。人们认识问题一般是 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超越学生现 阶段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旧单词引出新句型、用旧句型引出新词汇,这个做法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有的老师喜欢把生词写在小黑板上,一个一个地带读,带着拼,这种方法不大好。因为孤立 地记单词是难以记住的,即使一时记住了,到头来还是不会用。老师应该把词放在上、下文的句子里教,这样 不但容易记,而且记住以后也会用。教学中要重视第一次感知。感知印象是否深刻,关键在于学生在感知过程中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学 习过程中,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是提高识记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在教新词、句子或课文过程中使用实 物和图片,使学生边看实物或图片,边听老师说这个词和句子,边想词义,词的拼写形式或句义,边说或边写 这些词。这样眼看、耳听、脑想、口说、手写,几种动作有机配合、协调活动,就能大大提高识记效果。
四、要因材施教,备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实际学习状态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学的这两个方面,既不要脱离学生的学去单独地思考教师的教,也不要只重视学生的学而不去思量和创新教师的教。在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面对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以及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更加适合学生,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更加融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时教师切记按照教师用书中的参考原封不动地进行教学安排,不去思考自己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水平。教师一定要把教师用书作为参考,真正了解自己学生情况之后再实施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亲自备课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备课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来的有效教学方案来。教师一定要注意备课时小的细节,遵循备课的规则,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备出更加出色和精彩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