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农村英语教学
【作者】 苟登菊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坦溪小学)
【正文】我是一名在农村执教多年的英语教师,面对现行英语教材所具有的趣味性和综合性很是欣赏,因为它是国家执行课改以来推行的合理教材,已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及农村,现行英语教材的特点是严格按照英语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地编选语言材料;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教材的结构就是接近生活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自我展现、自由交际能力来达到训练自己语言的目标,并且通过听、说、读、写、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通过教师、学生互动,充满生气,与过去照本宣科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完全是天壤之别,但是由于农村客观存在经济落后、信息不畅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英语教学中还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
一、 教学资源贫乏,难以营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农村大多数学校英语教学设备陈旧、老化、配备尤为不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借助于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有采取与学生单一对话、提问等交流方式,直接引入所教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难以铺设情境,致使学生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更不说有身临其境之感了。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经济相对落后,拥有一个复读机或单放机简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更不能盼望什么点读机等等。在听力方面,学生只能依赖于课堂上的训练,平时听力导读训练几乎为零。这样,教师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教、领读,难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正因为如此,很多孩子对所学内容印象模糊,模凌两可,终究开不了口,更不能说独立地朗读和运用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淡化,也就越来越吃力。
二、 家庭重视不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各行各业发展信息化、国际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导致英语对人生融入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偏僻农村,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仍不够重视,观念难以更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思想还是根深蒂固地影响着相当一部分人,“我又不出国,学不学英语照样吃饭”的保守、落后观念还普遍存在。加之农村稍有文化的年轻一簇都离开家园,把孩子留给年老的上一辈,上一、两代人由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都不懂英语,有些甚至还是文盲,这样造就了对农村英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与城区存在很大的差异,无形中让大量留守的孩子也认为英语可学可不学,学不好照样有饭吃,其学习积极性更是有减无增。
三、 学校对英语启蒙教育不重视,存在初中教学开头难。
农村大多数学校不重视英语启蒙教育,加之师资缺乏,教师在小学阶段当成无关紧要的科目教学,相当一部分学校甚至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很多都是课表上排了课却不考核,教学流于形式、走过场,按排的任课教师,有的连单词都读不来,只有改上语文、数学课。由于学校不重视,教师不抓,学生不学,就连自觉性较好、家庭寄予希望大的学生也难以学到什么,另外一些同学就根本什么也没有学。小学毕业有学生连简单的英语单词都不会读、不能写、更有甚者连英语字母都读不准、写不规范。上了初中,老师还得从头补起,往往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作好启蒙教育。由于学生小学时就产生对英语可学可不学的思想观念,养成懒惰的习惯,初中时很难扶正,这样往往在一个班上学得懂的占少数,一知半解和学不懂的占大多数。尽管老师招数用尽,花费精力较大,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致使英语教学起步难,两极分化快。
四、 应试教育指导思想的束缚,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难以提高。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师教得好不好,要通过考试来实现,学生学得好不好,要通过分数来反映,这种传统“应试型”教育很难从根本上解脱和转变。目前英语考题仍然制约了学生英语口语发展能力,因此教师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学生学习也是以掌握知识点为重。平时教学教师往往偏向于传授知识,忽略学生口语表达训练,加之学生在课外不注意单词积累,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只能在课堂上传输,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孩子一提到英语就头疼,更不用说用于交际了。而城市的英语教学很多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起引导作用,孩子们激情高、兴趣浓。我想,为什么他们适应此教材的内容是得心应手而我们却如此之难呢?
我多次尝试在英语教学方面作一些改变,但收效不大。面对这些问题,我掩卷沉思,英语是一门语言,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及我国政治、经济等的迅速发展,英语的交际功能显得更加重要。我深知一个人的英语素质是听、说、读、写、译等综合交际能力的体现,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单方面的努力往往“费时不少,收效甚微”。难道是农村英语教师角色转换不快,不能适应国家课改教学方案,还是农村孩子面临的环境,使他们难以学好英语呢?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浓厚的乡土情味,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执着、渴求知识的心。加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现代科技在农村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我深信,只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不懈地努力,农村的英语教学就能很快从封闭的意识中摆脱出来。
作为农村执教的英语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认识问题,让他们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认识英语学习对自身成长的影响。其次,也要对家长多作宣传,让他们对孩子英语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我们农村学校教学管理也要考虑长远,思维要有前瞻性,决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英语学科教学计划的管理要从小学抓起,英语教学要从小学开始就规范课程、规范教学、规范考核、形成一体化的质量管理模式。不过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其根本在于英语教师,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多向外界学习,多做教学实践研究、反思,在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训练口语能力等方面多下功夫,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不断开发校本学科资源,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孩子掌握学习技巧、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使农村英语教学跃上新的台阶。
一、 教学资源贫乏,难以营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农村大多数学校英语教学设备陈旧、老化、配备尤为不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借助于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多数情况下教师只有采取与学生单一对话、提问等交流方式,直接引入所教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难以铺设情境,致使学生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更不说有身临其境之感了。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经济相对落后,拥有一个复读机或单放机简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更不能盼望什么点读机等等。在听力方面,学生只能依赖于课堂上的训练,平时听力导读训练几乎为零。这样,教师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教、领读,难以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正因为如此,很多孩子对所学内容印象模糊,模凌两可,终究开不了口,更不能说独立地朗读和运用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淡化,也就越来越吃力。
二、 家庭重视不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各行各业发展信息化、国际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导致英语对人生融入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偏僻农村,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仍不够重视,观念难以更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思想还是根深蒂固地影响着相当一部分人,“我又不出国,学不学英语照样吃饭”的保守、落后观念还普遍存在。加之农村稍有文化的年轻一簇都离开家园,把孩子留给年老的上一辈,上一、两代人由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都不懂英语,有些甚至还是文盲,这样造就了对农村英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与城区存在很大的差异,无形中让大量留守的孩子也认为英语可学可不学,学不好照样有饭吃,其学习积极性更是有减无增。
三、 学校对英语启蒙教育不重视,存在初中教学开头难。
农村大多数学校不重视英语启蒙教育,加之师资缺乏,教师在小学阶段当成无关紧要的科目教学,相当一部分学校甚至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很多都是课表上排了课却不考核,教学流于形式、走过场,按排的任课教师,有的连单词都读不来,只有改上语文、数学课。由于学校不重视,教师不抓,学生不学,就连自觉性较好、家庭寄予希望大的学生也难以学到什么,另外一些同学就根本什么也没有学。小学毕业有学生连简单的英语单词都不会读、不能写、更有甚者连英语字母都读不准、写不规范。上了初中,老师还得从头补起,往往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作好启蒙教育。由于学生小学时就产生对英语可学可不学的思想观念,养成懒惰的习惯,初中时很难扶正,这样往往在一个班上学得懂的占少数,一知半解和学不懂的占大多数。尽管老师招数用尽,花费精力较大,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致使英语教学起步难,两极分化快。
四、 应试教育指导思想的束缚,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难以提高。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师教得好不好,要通过考试来实现,学生学得好不好,要通过分数来反映,这种传统“应试型”教育很难从根本上解脱和转变。目前英语考题仍然制约了学生英语口语发展能力,因此教师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学生学习也是以掌握知识点为重。平时教学教师往往偏向于传授知识,忽略学生口语表达训练,加之学生在课外不注意单词积累,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只能在课堂上传输,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孩子一提到英语就头疼,更不用说用于交际了。而城市的英语教学很多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起引导作用,孩子们激情高、兴趣浓。我想,为什么他们适应此教材的内容是得心应手而我们却如此之难呢?
我多次尝试在英语教学方面作一些改变,但收效不大。面对这些问题,我掩卷沉思,英语是一门语言,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及我国政治、经济等的迅速发展,英语的交际功能显得更加重要。我深知一个人的英语素质是听、说、读、写、译等综合交际能力的体现,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单方面的努力往往“费时不少,收效甚微”。难道是农村英语教师角色转换不快,不能适应国家课改教学方案,还是农村孩子面临的环境,使他们难以学好英语呢?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浓厚的乡土情味,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执着、渴求知识的心。加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现代科技在农村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我深信,只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不懈地努力,农村的英语教学就能很快从封闭的意识中摆脱出来。
作为农村执教的英语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认识问题,让他们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认识英语学习对自身成长的影响。其次,也要对家长多作宣传,让他们对孩子英语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我们农村学校教学管理也要考虑长远,思维要有前瞻性,决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英语学科教学计划的管理要从小学抓起,英语教学要从小学开始就规范课程、规范教学、规范考核、形成一体化的质量管理模式。不过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其根本在于英语教师,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多向外界学习,多做教学实践研究、反思,在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训练口语能力等方面多下功夫,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不断开发校本学科资源,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孩子掌握学习技巧、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使农村英语教学跃上新的台阶。